从“黄土地”中挖掘特色报道

——随中央和行业类媒体采编人员延安行采访体会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7月28日 A4 版)

  6月20日至25日,我参加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的中央和部分行业类媒体记者在延安开展的革命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的主流媒体记者一起去延安学习调研和采访,第一次与当地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几天的学习实践和采访,让我感触良多,体会颇深。
  做好采访前的功课,是搞好报道的先决条件。在这次活动前,我广泛收集了延安城市历史、背景、新旧变化、风土人情等资料,并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特点,特别关注了延安工商的特色工作与成绩。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我粗划出商标富农、打击假冒农资、农村电子商务等选题,为深入采访打下了基础。
  采访时要学会随机应变,随时调整采访思路。刚参加活动时,我拟定的选题计划是采访当地利用洛川苹果的知名度做好商标富农的工作情况,之后与当地有关人员沟通后才发现,我去的延川县并不是洛川苹果的主产区,但我也获得一个很有价值的线索——延川县是历史上著名的枣乡,当地具有特色的狗头枣产品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随后,我及时调整采访思路,围绕当地商标富农工作这一主线进行采访,写下《延川:商标富农谱枣乡新歌》的报道。
  采访时要竭尽所能,利用好采访的科技手段。在采访延川商标富农工作时,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我们住宿的梁家河村距离县工商局办公地有20公里,离最近的文安驿工商所也有8公里。当时正值延川县黄河文化旅游旺季,工商所的干部都分赴各地去检查,实在太忙没办法当面接受采访。于是,我采用电话、微信、视频等科技手段与主要负责商标富农工作的工商干部沟通。同时,我及时转换思路,对有机会接触的林业、农业、宣传等部门人员及当地老乡们进行采访,向他们了解对工商部门开展商标富农工作的看法及此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使报道更加翔实。
  采访时要学会用脑用心,抓好新闻要点。这次采访我与30多名各报记者住在梁家河村老乡家,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与老乡聊天使我无意中得到另外一个选题——规范当地知青文化旅游市场。
  梁家河村是习总书记当了多年知青、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地方。如今,老乡们搞起了知青文化游,开办了特产直营店,走旅游脱贫致富的路子。但是,梁家河旅游商标使用混乱、恶意抢注现象普遍等问题给当地刚刚兴起的旅游业蒙上阴影,而规范旅游市场,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违法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则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能。于是,我以此为背景,通过实例展现工商部门规范旅游市场的措施与效果,并将我的所见所闻融入报道中,形成特色报道《梁家河:擦亮知青文化游品牌》。
  采访时要注重团队精神。在商标富农那篇稿件中,涉及创新农业技术及农村电商部分,是我和《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国际商报》记者联合采访获得的材料,大家分工协作然后分享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各取所需,最终形成一篇篇特色报道。

□公平周刊 倪 泰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