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工商好故事
——基层读者热评《失信者寸步难行》专题
编者按
7月6日7版刊发的《失信者寸步难行——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信用约束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警示企业:不及时进行年报就是失信,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受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展示了基层工商人员在注册登记和信用监管工作方面的艰辛与努力。文章刊登后,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这里刊登几篇各地读者对这个版面的感受和评价。他们对用新闻故事的方法,展示一线工商干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新闻故事来自基层,接地气,鲜活生动,最容易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共鸣,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可以说,这个版面为各地记者和通讯员写好工商故事,开了个好头。
目前,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广大执法人员,正在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辛勤工作,媒体有责任讲好工商故事,让工商故事在全社会广泛传扬!
江西省新余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彭小毛:
7月6日,《中国工商报》7版以《失信者寸步难行》为题,刊登了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信用约束故事。这期专题策划立意新颖,事例典型,以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提供信息,容易与读者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幅提升。一则则小故事,一个个小事例,折射的是信用约束、信用惩戒的大效应,彰显了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信用监管的强大威力。阅读后,带给基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许多思考和启发。
文章中列举的贷款不予通过、错失直销许可牌照、法定代表人任职受限等鲜活事例,让读者感受到工商部门的信用监管、信用约束体系正加速形成,效应日益扩大。当然,信用约束离不开平台支撑,目前,“一张网”建设正在全国全面铺开,这张网建成后,必将对跨部门联动监管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中的小故事通过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成为失信企业,银行贷款不予通过的事例,折射出对失信企业实施信用约束,只靠工商部门单打独斗,是难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只有加强部门联合惩戒,信用监管才能事半功倍,信用约束才能出效应、见威力。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金灿:
7月6日,《信用建设》版刊发了题为《失信者寸步难行》的文章。该文以北京市工商部门的信用约束故事为例,从贷款不予通过、错失直销许可牌照、法定代表人任职受限、影响“新三板”上市、市场准入和任职资格受限、创业板上市受阻、到手的生意差点飞了、“老字号”差点破产8个不同方面的小故事,告诉社会公众信用惩戒监管格局正逐步形成,信用关乎企业未来和发展的重要性正逐步显现。
文中每个故事的作者都是来自一线的工商干部:有工商所所长、企业监管科科长,也有普通的监管干部,他们写的都是自己做的工作,文章语言简练,通俗易懂,真实可信。希望《中国工商报》继续向读者讲述更多的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故事,让全社会更多了解并支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
河南省洛阳市工商局赵梅香:
7月6日,《中国工商报》7版整版刊登了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信用约束故事,给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工商报》“宣传工商法规,维护企业权益,促进信用建设,共筑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和担当。
本版有四个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贴近实际,紧扣形势。本版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精神点题,交代了历史大背景。然后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案例,点明企业失信的后果,告诫各类企业都应把信用体系建设当成一件大事,体现了编者敏锐的政治意识。二是信息量大,说服力强。每篇案例皆紧紧围绕“失信寸步难行”这个主题,从企业一开始发现信用受约束惊慌失措,到与工商部门联系,找到补救措施,再到深受教益的经过,整个文章警示教育力度大。三是标题醒目,抓人眼球。大标题《失信者寸步难行》凝练、醒目,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文中的小标题通俗易懂、严谨生动。四是文风朴实,真实可信。8篇文章8个故事,一篇一个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故事情节层层递进,仿佛场景再现,令人信服。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东分局刘蕾:
失信会带来什么后果?7月6日7版刊登的《失信者寸步难行》深入报道了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信用约束故事,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特别是有些案例在我局的工作中也遇到过,引起了我和同事们的共鸣和探讨。
《“老字号”差点破产》《到手的生意差点飞了》两个故事,反映了两家企业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因2013年度和2014年度未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影响了与大公司的签约合作,结果导致一家企业到手的生意差点飞了,另一家“老字号”差点破产。年报看上去事小,却反映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守信得利、失信受限,两个小故事,值得企业慎思、深鉴。
法定企业年报公示时间已截止,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正在进行中,希望该文能给广大企业主更多警示,让自觉年报、主动年报、按时年报成为一种习惯。同时,北京市工商部门在信用监管方面的工作方法,值得各地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