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大学生创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市海淀区积极推进“双创”工作侧记
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积极牵线搭桥,为有愿望注册公司的学生团队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全程化指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立足辖区高校云集的优势,积极创新,努力为大学生“双创”提供优质服务。
“海淀区最大的特色是高等院校众多,高学历人才集聚。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思维活跃、激情澎湃,已成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海淀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该分局与辖区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加强交流沟通,联合举办创业知识讲座,进行创业指导,对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帮扶。
去年年初,该分局出台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12条意见,并适时启动“助力大学生创业校园行”活动。与此同时,该分局还在清华大学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清华创业学子提供优质服务。2015年5月,首批清华大学生创业团队领取了营业执照。2015年暑期,工商干部“客串”创业导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昌平校区开办创业课堂,先后培训大学生近200人。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海淀工商分局共同开设“创新创业认知综合实践”的课程,成为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截至去年年底,海淀工商分局已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开设创业指导课堂,并与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达成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的意向。该分局还在22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向学生免费发放自主创业服务手册2500份、大学生创业服务卡400张,培训与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500多人。
结合当前形势,海淀工商分局适时开通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推行优先受理、优先核准等高效便捷服务,并及时为创业者提供咨询,确保登记材料一次性完善到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王娜娜就是一位绿色通道受益者。王娜娜在校园创业竞赛中,凭借优秀的创业项目得到大家的认可。“技术有了、目标有了,我也不怕未来创业的辛苦,最怵头的就是办理营业执照。”她说。在学校的牵线搭桥下,王娜娜得到海淀工商分局的全力支持。“走绿色通道,有专人指导,我们从提出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两天时间。”王娜娜说。
海淀工商分局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全国创业激情最火爆的街区设立了海淀工商服务站,为这里充满激情的创业者提供服务。服务站不仅可以为创业者提供登记咨询、合同管理、商标建设等一系列指导服务,更可以就近受理创业企业登记,实现工商服务“零距离”。“我们还专门为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企业制作套餐服务手册。在工商服务站,5分钟就能完成注册信息填写,足不出街即可办理工商变更、备案等业务。”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创业不仅仅是草根创业,也并非所有创业者都是新的创业者。”海淀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个人和机构来说,创业同样是新鲜事物,需要我们的帮扶和指导。”该分局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把着眼点放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
中科清能燃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股权变更登记就是一个鲜明例子。该公司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两家企业联合成立的公司,致力于推动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然而,拥有技术的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对股权激励相关政策把握不清,对股权变更登记存在畏难情绪。了解这一情况后,海淀工商分局主动与该所取得联系,在工商干部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股权变更登记。这也是该分局首度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登记服务绿色通道。
□张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