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走出去让品牌树起来
阳新力促油面产业发展壮大
本报讯 “现在,我们生产的油面供不应求。”近日,湖北省阳新县玉堍油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岩高兴地对前来走访的工商干部说。
据介绍,2011年,阳新县浮屠镇玉堍村的油面制作技艺被湖北省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油面是纯手工制作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无任何污染,食用时不需要添加任何作料。油面都是单家独户制作,大多为家族式的传承。”阳新县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传承“非遗”技艺,阳新县工商局通过降压力、增引力、激活力、添动力,让“非遗”活下来、走出去。
降压力。该局在注册窗口开辟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登记通道,简化登记注册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切实为创办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目前,全县已发展油面专业合作社6家、个人独资企业2家,带动近千人就业。
增引力。该局加强油面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帮扶指导,建立重点企业帮扶名单,认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我们还搭建产业孵化园与油面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平台,利用孵化园的资源优势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后续培训服务。”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激活力。阳新县工商局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积极鼓励油面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唱响阳新油面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申请了玉堍商标,设计了精美包装,玉堍油面不仅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还出口到加拿大等地。”李岩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招收学员传授油面制作工艺,让更多的人从事油面产业。”
添动力。该局依托“互联网+”,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油面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交流合作,抱团发展。
“现在,我们对社员的油面收购价格是每公斤16元,对外销售价格是每公斤20元,去除合作社的运营成本,剩余部分我们还会给社员二次分红,社员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李岩说,“‘非遗’产品油面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周国良 石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