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企业年报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9月07日 A7 版)

  北京市工商局顺义分局从宣传、培训、指导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年报工作。截至6月30日,2015年度企业年报应报企业户数33890户,已报企业户数32023户,年报公示率达94.49%,与2014年度年报率基本持平,比全市平均企业年报率92.31%高出2.18个百分点,排名全市前列。

年报呈现特点
  存续年限久的企业年报率较高。从成立时间看,存续时间在20年以上的企业年报率最高,共计1300户申报了年报,年报率96.37%,超过全区平均水平1.88个百分点。存续5年至10年的企业年报率最低,参加年报企业8190户,年报率仅有91.66%,整体年报率的高低和存续呈现V字形。
  年报率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呈“震荡上扬”型。根据注册资本将企业分成0元至50万元、50万元至100万元、100万元至500万元、500万元至1000万元、1000万元至5000万元、5000万元至1亿元、高于1亿元7个档次,分析可以看出,年报率最高的是注册资本大于1亿元的企业,年报率97.92%,有423户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参加年报;年报率最低为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企业,年报率92.62%,共有12881户注册资本50万元及以下企业参加年报。年报率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呈现“震荡上扬”趋势。
  主要行业门类企业年报意识较强。从行业门类区分,行业存量居全区前十的行业门类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房地产业,住宿与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报率最高,为96.67%;批发和零售业年报率最低,为92.43%。其他行业中金融业年报率较高,达到98.46%,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行业自律意识较强,企业对自身信用关注度较高。
  外资企业年报意识强于内资企业。从企业类型看,外资企业的年报公示率95.35%,较2014年度提高0.14个百分点,比内资企业年报率高出0.84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外资企业法律意识、信用意识比较强,并且外资企业相对规范,有专人负责网上申报等工作。
  不经营或歇业企业比重较大。从年报申报的企业状态看,开业状态30179户、歇业状态1708户、清算状态136户,歇业状态企业占全部年报企业的5.33%,再加之未年报企业,实际可能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僵尸企业”将超过全区企业总数7%。
  企业集中在5月至6月公示年报。从2016年1月开始上网公示年报信息的企业户数看,大部分企业集中在2016年5月至6月公示其年报信息。

企业填报情况分析
  从《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几项年报信息的公示比例看,企业100%报送了经营情况信息,99.74%的企业公示了从业人数、通信信息。公示行政许可信息企业14050条。公示网站的企业共计1606户,仅占公示企业总数的5%左右,数据表明全区企业互联网意识或者网站、网店的公示意识还有待增强。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从事网络经营的企业数量还比较少,在国家鼓励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大环境下,全区还可以重点关注和培育相关企业。
  新设立企业年报率低于全区平均年报率。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区新设立企业5439户,参加年报企业5005户,年报率为92.02%,比全区平均年报率低了2.47个百分点,说明市场主体在商事制度改革后对“宽进”政策比较响应,新注册企业增速快,增长率高,达到19.18%,但新设立企业对“严管”政策还不够关注,对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主要措施
  年报工作为顺义区进一步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数据的背后,更多的是顺义区牢牢扣住改革脉搏、努力夯实基础的结果。
  提前谋划,精心组织。本着“年报公示工作是检验和保障商事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工作理念,顺义工商分局建立了通报、督促制度全面落实年报公示任务,确立了年报率不低于上一年度年报率的工作目标。全区充分发动村(居)委会等基层力量推动市场主体参与年报;联合涉企行政审批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互通情况,联合督促企业年报。全区上下一体化推进、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为年报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广泛宣传,强化培训。顺义区把年报宣传和培训作为重要抓手,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年报的社会影响力,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企业年报意识。顺义工商分局通过电话督促、发送短信、发放宣传彩页、刊发宣传海报,不间断、持续性保持年报宣传的热潮。到6月中旬以后,顺义工商分局则以倒计时每日告知的方式,不厌其烦地提醒市场主体及时公示年报,取得了良好效果。该分局加大培训力度,在认真组织对系统干部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了对市场主办单位、集中办公区管委会、行业协会的年报培训,积极引导企业按期报送年报;在各登记平台窗口增设年报服务岗,进行政策宣讲,帮助指导年报公示;建立未报企业台账,逐户电话通知或上门催报;采取分局领导划片联系督促等措施,坚持周通报,月分析,努力做到能报尽报、应报尽报。
  压减虚数,提升效能。年检改年报后,原有未参加年检而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规定被废止,造成企业“强制清退”不畅,导致长期停业未经营的“僵尸主体”大量存在,既挤占了社会资源,增加了政府监管成本,又影响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有效判断,影响了企业年报率的提升。2015年年底,顺义工商分局群策群力、多方调研致力于推动“僵尸主体”强制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吊销未参加2014年度年报企业144户。同时,该分局按照《关于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日前已全面部署本年度的虚户清理工作,通过筛查,622户企业被列为清理对象,目前正在按程序实施。

□北京市工商局顺义分局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