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谎言及心理操控术
——传销心理病症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上)
传销组织宣称的盈利率高得离谱,传销骗局的谎言荒谬绝伦,媒体曝光持续不断,正面宣传铺天盖地,打击防控势头不减,可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从心理上对传销趋之若鹜,在行动上执着追求?政府不断打击,为什么传销还是打而不死、灭而不绝?笔者从事传销现象研究多年,曾从多个侧面揭露传销骗局,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找出人们对传销易感和固执的根本因素,提出矫治对策,为预防和治理传销提供决策参考,为人们认清传销过程的种种心理提供指引。
易碎的弥天大谎
自从传销流入广西北海,当地政府一直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但至今仍未实现将传销赶出北海的目标,创建无传销城市依旧任重道远。
硝烟弥漫中传销者执迷不悟。据北海市打传队统计数据,2016年1月至8月,全市出动执法力量45414人次,检查涉传租房4104户,查扣涉传“一日游”车辆317辆,查扣手机卡、内存卡2701张,排查涉传人员并录入信息10080人;刑事审查997人,刑事拘留177人,刑事立案104件,破案84件;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15件;成功解救传销人员316名。
以上数据表明,2016年北海市禁传战争硝烟弥漫,传销组织依然顽强地繁衍生息。禁传宣传形式多样、持续不断,不少人还是对传销执迷不悟,甚至将解救人员视为他们“辉煌事业”的拦路虎。
传销谎言本质上是一种虚假信息,依靠一系列“虚概念”与“假命题”支撑。
“虚概念”是指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与其相对应对象的概念。北海金融传销组织把所谓“资本运作”说成“政府阳光工程”“国家秘密项目”“中国第一大工程”,这些被他们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的“工程”“项目”根本不存在,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假命题”。金融传销组织鼓吹“入门费45%用于纳税”、利润来自“国家投资西部开发、建机场、修高铁、做期货”。但只要看他们的分配公式就知道,新人交纳的6.98万元入门费除了返还给新人的1.7万元,其余的全部被上线们瓜分完毕,哪里还有一分钱用来纳税和所谓国家投资?没有投资又何来利润?
一戳就破的传销谎言。传销组织编织的谎言环环相扣,看似天衣无缝,但假的终究真不了,只要保持理性,就不难发现其中破绽。
出版物之假一看便知。如《中国特许经济影集——新时代的见证》这本传销书籍,封面标注的出版社是“中国特许经济出版社”,实际上这家出版社并不存在。内容掺假更是显而易见,如《中国资本运作投资行业管理办法》,同样子虚乌有。在法律条文公开发布的今天,此类假法律法规一查便知。
利润谎言一攻就破。传销组织宣称在广西至少有2000万人同时在参加“资本运作”项目,那么,只要有10%的人能够成功退出,每人获1000万元受益,那么国家财政需要支付20万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是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两倍左右。简单说,全国财政收入全部给这部分人发奖金都不够,更何况如今“资本运作”传销组织已经遍布全国诸多省区。如此庞大的资金究竟从何而来?
谎言的“假”显而易见,但是那些远道而来的人们信以为真,奉若圣经。
所向披靡的心理操控
北海市500多个小区或多或少都有传销人员混住其中,2016年1月至8月清查其中30%小区,查出涉传人数过万。谎言一揭就穿、一攻就破,为何还可迷倒如此之多的人?其中重要原因在于传销组织操控谎言的手段和心理操控术。传销组织心理操控主要手段和进程如下:
煽动欲望。煽动欲望是传销组织攻破目标人物心理防线的第一步。欲望被点燃,目标人物就被传销组织撕开第一道伤口。
煽动“我要富”的狂热欲望。传销组织洗脑首要任务就是使目标人物欲望急剧膨胀,狂热追求一夜暴富。一是精心设计语言情境,塑造“推荐人”的成功形象;二是在新人到来后,精心策划“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刺激新人暴富的欲望;三是激情演讲煽情,如“人生经不起等待的三件事”激情演讲。
煽动“我能富”的盲目自信。利益是最有威力的教鞭,贪欲一旦被激活,人们就陷入轻信、妄信、盲信的误区,失去理性判断能力。一是通过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一日游”看“北海现象”等洗脑攻略,让目标人物确信自己正在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二是通过伪造或歪曲讲解各级党政领导、经济界名人讲话,歪曲讲解北部湾经济区优惠政策等洗脑攻略。三是通过一系列概念炒作,几何倍增公式利润计算,让目标人物确信“资本运作”项目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谎言麻醉。谎言是传销组织用以麻痹目标人物的麻醉剂。以假乱真,是传销组织包装谎言的重要手段。
以真带假,用真信息带出假信息。如用“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倾斜”这一真信息,带出“国家在北部湾经济区试行资本运作秘密项目”这一假信息;用“国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这一真信息,带出“国家支持资本运作、商务商会运作等新型经济模式”这一假信息。
真假杂糅,真假信息交错出现或真假信息交融。例如,传销组织杜撰的《中国资本运作投资行业管理办法》,隐藏在《中国商会商务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修订版)这一小册子里面,与《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混杂在一起。
信息轰炸。全方位的信息轰炸,是传销组织摧毁目标人物心理防线的主要手段。
高密度的信息场。信息场分布越密,中心主题越突出,越容易让人接受。新人洗脑阶段,传销组织通过对目标人物适度的关怀和吹捧、成功人士炫富、“看现象”、听激情演讲、看传销理念碟片及书籍等方式,让目标人物置身于传销组织精心策划的高密度、主题集中的信息场里面,思维瞬时聚焦,成为传销理念狂热的追随者。
排除其他信息源。成为传销组织成员之后,即被要求“排除一切外来干扰”“每天至少看两遍资本运作的书,每天听课”,诱导他们自发自觉地给已经密集的信息场层层加码,进而产生心理强迫症和心理依赖症,沦为传销理念的奴隶。
诱导决选。决选性,即只有一个选项可供选择,而且必须选择这个唯一选项。传销组织精通信息学、心理学原理,使目标人物产生“唯一选择”的决绝心理。
善用“白色信息”。“白色信息”是指能够解码、破译的信息,简单而言,就是浅显易懂的信息。传销组织善用浅显易懂的道理来灌输传销理念,比如“父母日渐年迈,没有时间等我们慢慢摸索。我们必须马上富起来!”等明白易懂、语气坚决的信息。
巧用“黑色信息”。“黑色信息”是指大脑完全不可能理解和处理的信息。如传销组织编造的传销神话、概念炒作,让成员产生敬畏、崇拜心理。例如,“我们老板进入这个行业半年就买了车子,第二年就买了房子,第三年就买了直升机”一类的传销神话,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大脑想象,但有极强的诱导作用。
弃用“灰色信息”。“灰色信息”是指解码非确定性、非完全性的信息。此类信息容易让人产生选择迟疑、摇摆不定的心理。传销组织极少使用,通常是非黑即白,走极端化。
集体催眠。传销洗脑还具有强烈的集群性,通过群体压力、去个性化、群体排他等手段,使目标人物及其成员产生奇特的心理现象。
群体施压。众多被传销组织狩猎的目标人物,他们独特观念与思维难免与传销组织的要求不相一致。为此,传销组织利用群体效应给予无形的心理压力,使之倾向于作出符合群体规范或认可的反应,他们产生的疑问、质疑逐渐被压抑起来,直至消亡。
去个性化。个体意识在面对一个强大的集体意识时,很容易土崩瓦解,这就是去个性化。在传销组织中,去个性化现象极为明显,他们利用煽情技巧营造“家”的感觉及情绪高涨的集体氛围,让个体意识完全淹没其中。
群体排他。传销组织通过群体施压、去个性化,增强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与群体排他效应呈正相关特点,群体凝聚力越强,其排他性就越强。强大的群体排他性,是传销组织软暴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其抵御负面信息的有力武器。任何可能改变传销组织成员现状的语言、行为都会遭到群体一致的排斥。
□李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