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虽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但当前民间投资仍存在“不愿投、不敢投、不能投”等问题。笔者结合四川省泸州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现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对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有以下几点思考。
在法律体系上要确保民营企业地位平等
一是各项政策应一视同仁。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各类资本都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应该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国务院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要求各项政策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目的就是调动民企投资的积极性。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
二是要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必须尊重和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保障企业的法定权利,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三是要摘掉所有制标签。截至2016年12月,泸州市共有民营企业35153户,实现民间投资1051.3亿元,民营经济缴纳地方税收77.78亿元,占地方税收比重95.68%。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不满足于既有的市场空间,却碰到了政策红线的天花板,消除所有制鸿沟是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解放。在创新驱动转型时期,如果能摘掉企业的所有制标签,消除所有制鸿沟,将是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应坚决制止。
在融资上要让政策落地见成效
泸州市2016年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88%的企业认为不能凭借良好信用记录贷款,18.52%的企业认为银行对抵押品要求过高,13.96%的企业认为贷款利率高,7.98%的企业认为融资渠道太狭窄。当前,融资难、融资贵、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税费负担较重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帮助民营经济走出困境、健康发展,必须把现有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要促进政策落地落实。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关键是抓落实。政策要精,不求多,但求管用;政策要准,谁需要,就给谁,有针对性;政策要实,落到企业,收到效果。要采取有力举措,加大督查力度,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地见效。
二是要推动融资体制改革。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专注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给予政策支持;鼓励设立民营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等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应急转贷管理机制,允许原贷款银行以外能作出贷款承诺的金融机构承接转贷贷款。缩短不动产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允许动产办理顺位抵质押。引导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好但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共同渡过续贷难关。
三是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推广并联审批,完善政策发布机制,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权威指引;编制促企发展政策目录,开展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为民营企业解决难题。
在要素保障上要彻底解决制约发展的普遍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力、土地、资金、人力等重要生产资料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破解场地登记政策瓶颈,允许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做到“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领导办”。支持企业合理的用地需求,引导企业集约用地,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做好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及规划衔接。要把土地开发和抵押置换作为破解土地难题的主攻方向,继续深入开展闲散土地整理项目,拓宽用地思路,拓展用地空间。对已征未用、已圈未用土地,全面清理,长期只占不用的,坚决收回。
二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引导企业坚持诚信经营,以信誉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并利用产业合资合作引资等措施,缓解资金压力。要增强银企政三方共生共荣、互利互赢的理念,推进金融创新。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吸引民间投资参与PPP项目建设,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优先支持符合投向的PPP项目建设。要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投资环境,推进招商引资专业化。
三是强化资源环境保障。要增强“放水养鱼”意识,在降低垄断性行业价格和收费方面下更大功夫,努力降低企业负担。提早做好施工用水、电、路、气规划配套,提前介入,确保项目正常推进。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对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实施直购电试点”的政策,加快园区直购电试点,进一步降低园区企业生产成本。
在市场准入上要有效遏制垄断行为
一是确立公平竞争原则。应在除军事与国家安全等关系重大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外的所有生产服务领域,确定公平竞争的原则,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全面引入公平竞争机制,消除行政垄断,促使社会整体的管理、技术、质量与效益基于公平竞争得到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能获得良好的制度支持。
二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通过宏观调控对垄断行为实行强制干预。消除市场垄断,要完善价格政策,构建合理有效的PPP项目投资回报机制;要加强市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探析市场渠道与销售价格的成因及运行机制,坚决打击各种市场垄断行为。
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关键在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以扩大民间投资为目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尽快制定负面清单,明确非禁即入的时间表和具体事项,消除隐形门槛。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努力营造更为公平规范、更加宽松和谐、更具比较优势的投资环境。要加强诚信建设,各级政府、各部门作为信用建设的组织者,要带好头、作表率,言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落实出台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杜绝信口开河、关门宰客等失信行为发生。
□四川省泸州市工商局 张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