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时代的浪漫

——读肖文俊《风吹过牧场》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7年07月25日 A4 版)

  □

  夏天的早晨,我醒得格外早。手边有一本旅行手记,是肖文俊的《风吹过牧场》(海天出版社,2017年6月),只翻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这是一部充溢着蓬勃生气的作品,文字的背后,是一个内心温暖、充满诗人气质的中年男人。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个梦想,想成为一个诗人或者一个浪子,或兼而有之。但是,现实生活粉碎了我的梦。许多时候,我们被现实碰撞得鼻青脸肿之后,终究回到琐碎平淡的生活轨道上来。然而,生活可以是庸常的,人却可以有趣。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踏上路途,寻找生命的另外一种可能。《风吹过牧场》这本书所显露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怀。
  这本书是作者10年来在内蒙古的旅行手记。从东端的根河,到西端的额济纳旗,依赖于大功率驱动的越野车,他的足迹踏在马背民族曾经纵横驰骋、呼啸叱咤过的土地上。金色的胡杨林、清澈的湖水、无垠的沙漠、梦幻般的草原、馥郁可口的手扒肉,还有肝胆相照的朋友,都令人产生这样一种冲动——开车上路吧!只有在路上,才能触摸到那么飒然的风,才能呼吸到那么自由的空气,才能更像他自己。
  在路上,永远热血沸腾,永远热泪盈眶。引擎轰鸣,世界就在我们眼前醒来。作者多次写到,他驻车于荒野,与同伴爬上车顶,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如果没有引擎和车轮,我们永远不可能获得风一样的速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引擎带给我们的自由,使我们在时间与空间的流转中立于灵魂的峰巅。我似乎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切格瓦拉《摩托车日记》中的豪迈,凯鲁亚克《在路上》中的诗意。风吹过牧场,我们应该驱车上路。在草原,我们可以用事物真正的名字去称呼它。在沙漠,我们才能在静默中找回迷失的自己。面对完全开放的、毫无保留的大自然,我们会发现对伟大事物的崇拜。
  这本书最动人的是对荒野的描述:“必须回到草原,才能看到地平线是一条平直的线。平坦辽阔的草原甚至让人无法相信地球是圆的,草原上没有路标,也没有坟墓。那些先我们而去的人,比风更快地消失,他们不需要目标,也不需要坟墓。”“没有风,就没有地阔天长,自由和浪漫都失去了依傍。”
  这语言其实已经是诗了。只有在穹顶似的天空下,才能诞生这些诗一般的语言。只有在大自然中将自己放空,才会有这般顿悟。
  风吹过牧场,我们拥有的不只是对自由的想象,我们的心已经在路上。

□司马白羽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