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审慎监管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7年12月19日 A3 版)

  □

  重庆市秀山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渝鄂湘黔四省接合部。2014年以来,秀山县始终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构建电商平台、物流快递、农产品上行、电商服务、利益共享、人才培养六大体系,“互联网+三农”发展成效凸显。在全球电子商务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6—2017)》首次将秀山县“互联网+三农”模式列入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十大模式之一。

秀山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平台管理不规范。一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管理人员技术相对落后,导致网站制作和设计过于简单,网站布局不合理,发布的产品信息内容不全面等;二是交易平台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建立交易平台管理细则,缺少进入、退出机制,入驻平台商品质量标准以及消费纠纷处理制度等;三是平台内部机构设置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审查机构审查入驻平台的经营者是否取得市场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存在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平台上销售的商品是否经过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检验等。
  农村电商经营者责任意识淡薄。一是发展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村电商经营者缺乏自我规划、自我管理意识,不重视长远发展,在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前未对电商行业进行充分了解,也就无法真正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还有某些农村电商经营者把自身发展交给政府,一味寄希望于政策扶持,缺乏创新发展的主动性。二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部分农村电商经营者忽视自身社会责任,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违法违规经营,没有认识到诚信守法才是获得长效发展的基础。三是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农村电商经营者在其开办的网站或者社交平台上发布虚假广告、销售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商品、或采用不正当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今年以来,秀山县工商局接到上述理由的消费投诉投诉举报100余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48份,立案查处达5件。
  网络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一是平台商户准入机制不完善。秀山县大多数电商平台对进入平台的经营者几乎是“零门槛”要求,甚至无须提供任何有效证明材料。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村电商的经营者总数达4000余户,而实际在秀山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只有560余户,注册率仅14%。二是平台商品准入机制不完善。秀山县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产品多为农产品,这些产品在进入市场前仅实行基地认证,由电商平台监管员与物流园区电商办工作人员负责,缺少具有认证资格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认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审慎监管的初步探索
  以行业自律为抓手,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责任。秀山县工商局积极对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行政指导与建议,按照《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网络交易平台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指引》及《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指引》的要求,要求第三方交易平台完善农村电商经营者进入和退出平台机制,制定经营工作规范,完善对农产品、手工艺品质量评价标准,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指导第三方交易平台优化网页制作,督促其在交易平台醒目位置设置工商登记信息电子链接和消费维权标志,告诫其严格管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管理水平,秀山县工商局积极指导第三方交易平台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建立交易平台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制度,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及时化解消费纠纷,改善消费环境。截至目前,秀山县工商局已指导“村头”电商交易平台50次,该平台消费维权服务站正在建设中。
  以法律宣传为契机,增强农村电商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秀山县工商局定期组织微企科、综合监管科、执法大队、法规科、信用监管科等在秀山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召开专题培训会,以典型案例讲解和法律条文释义的方式,让经营者切身感受到法律的震慑力,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该局建立联络员联系制度,各基层工商所负责联络各自辖区的农村电商经营者,责任划分到人,联络员每周至少走访2~3户农村电商经营者,上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实地指导农村电商经营者合法经营;指导农村电商经营者关注“边城红盾”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让经营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掌握工商监管动态。
  包容审慎监管,规范网络市场经营秩序。秀山县工商局对违法行为轻微且未对社会、人身造成危害的,依法减轻或免于处罚;对存在售假、虚假宣传和刷单炒信、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假借“电商”名义开展传销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依法严格监管,重点打击。今年以来,该局共查办电商经营者发布虚假违法广告、采用不正当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等违法案件5起,对辖区300余户电商经营者开展了打击网络传销宣传。

审慎监管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
  优化网络经营主体资质管理。秀山县工商局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加快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承诺制实施进度,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要求,引导电商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帮助注册电子标识,指导亮照亮标,引导电商经营者线上线下同和发展;对采用“互联网+三农”模式开展经营的电商经营者开辟绿色通道,设置专人实行一条龙服务,缩短办理时间,减少填报错误。
  培养电子商务监管专业人才队伍。高效监管电子商务,需要执法人员熟悉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和网络市场营销模式,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电子数据应用知识,还需要执法人员对辖区农产品及手工艺品的生产基地、收购中心、加工销售等情况足够熟悉。培养一批既懂网络技术又熟悉工商业务、熟悉农产品的专业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提升电子商务监管技术水平。深化应用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及重庆市工商局电子商务监管服务网,以更具科技含量的监管方式,科学、精准监管农村电子商务。
  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结合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在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执法规范、平台管理规范,提高监管的法制化水平。

□重庆市秀山县工商局
  向成林 陈 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