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2:大数据杀熟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6月21日 A2 版)

  @亲爱的洛姝:
  有的购物网站就是这样的(大数据杀熟),同一个品牌同一件衣服,我一个钻石会员加超级VIP购买竟然比用一个新注册的号购买还贵。

@传说中的西奥:
  同事三人三部手机(两部苹果一部安卓),同酒店、同时间、同房型,查出三个价!差价都过百!

@北地之风:
  大数据杀熟实际上是一种利用技术进行差异化定价的行为。现在商家都讲求精准营销,其实有些是通过掌握客户信息甚至侵犯个人隐私来实现的。而目前法律对于如何界定乃至如何监管这种行为,仍没有明确的规定。

@ellencheng:
  我们普通大众的信息安全管理,似乎一直都在缺失状态。既然依靠商家的自觉不可行,保护个人隐私的立法工作和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工作就应该加强。非常希望职能部门能够按照《网络安全法》进行有效监管。

@Manolo:
  欧盟近年来的探索,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比如对能够识别身份的信息严格管制,企业哪怕有授权也不可任意使用,或者要求企业为用户转移个人信息提供便利。不是说这些都是对的,但怎么让企业为滥用数据付出代价,打到企业痛点,近年来确实有不少好办法,应该多多学习。

@迦南画师:
  大数据杀熟的出现,说明我们在价格监管上,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应的监督法规必须及时跟上,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不让网络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恶意操纵价格,让大数据服务置于阳光之下,才能避免技术发展走向欺瞒消费者的歧途。

@皓明:
  人是社会性动物,谁也无法“踏网无痕”,个人留下的数据犹如泼出去的水,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方发力:个人多“货比三家”,增长眼力;商家遵守商业伦理,赚钱取之有道;监督部门及时出台约束措施,有效监管。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