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海之南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6月21日 A2 版)

  椰风徐徐,海碧天蓝。海南,这个美丽的岛屿是游客向往的天堂。
  如今,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轮改革政策出台,海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新的战略规划使海南再次成为有志青年扬帆逐梦的热土,让营商环境变得更好则赋予市场监管人新的使命。
  生机勃发,双创潮涌。在3.54万平方公里的琼州,改革的多彩画卷始终映有专注而奋进的青春面孔。

嗓子坏了就用心唱歌 她是登记注册窗口的百灵鸟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当年,布依族女干部谢华雯的妈妈以贵州罗甸文工团知青的身份来到海南,成为第一代“闯海人”。
  谢华雯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笑意盈盈。她和她多才多艺的妈妈一样能歌善舞,曾经有着婉转的歌喉。但是在和她交谈中,记者发现她的嗓音有些沙哑。作为儋州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科科长,她在窗口一待就是14年。2009年海南创建国际旅游岛,工作量剧增,窗口人员数量却没有变化。她每天为办事群众答疑解惑,先是患上慢性咽炎,之后转变为声带小结,嗓子最终不可逆地损坏。
  为民服务是心中永恒的歌。14年时光流转,谢华雯的师傅退休了,徒弟换了一茬又一茬。她从一名窗口新兵成长为师傅赞许的业务能手,自己带的30名徒弟如今遍布海南全省。就在记者采访时,她还接到来自基层局窗口一名徒弟的电话,向她请教登记注册问题。
  被卷起来束之高阁的61面锦旗和躺在抽屉里的24封感谢信,静静诉说着谢华雯十几年扎根窗口默默耕耘的荣光,而她却说:“改革是进行时。荣誉代表过去,走下领奖台一切就要从零开始。”
  时间沉淀,见证历史。谢华雯自豪的不是锦旗和感谢信,而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区所发生的巨变,她是参与者、亲历者。
  2013年,儋州市工商局率先在全省开展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和事权下放工作,2015年发放全省首批“三证合一”营业执照,2016年9月又率先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2017年,儋州市新增企业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近4倍。
  一个快字,集中体现谢华雯的性格。她说话语速很快,走路也很快,受不了材料堆积如山压在心头的感觉,总是加班加点往前赶。可是面对办事人员,她比辅导孩子写作业还有耐心,有时候一项政策一天能解释上百遍。很多常来办事的人员,点名要这个爱笑态度又好的女干部办理业务。
  窗口姑娘们也逐渐被谢华雯带得风风火火,手脚极快,对待办事群众始终笑脸相迎。儋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郑美善说起她们赞不绝口:“我们中心38个窗口单位,工商窗口工作量第一、干部素质最高,是唯一零投诉窗口,唯一文明标兵窗口。”他拿出一封企业的感谢信,上面有一句话——“你们是儋州市名副其实的功臣!”
  “海南的发展要靠市场活力,活力有了,岛屿经济才有动力。”看到海南蒸蒸日上,谢华雯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到6月14号,今年我们新注册企业811户,其中有413户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后设立的。相信海南的未来会更好!” (下转2版)
(上接1版)
“全局110”“便签先生”“浴室歌手” 他的绰号有点多
  凌晨,朱望书的手指仍在键盘上敲个不停。他不时下意识地按着Ctrl+S键,随时保存文档。这个习惯是他在深圳做码农时“落下的病”。两年编写代码的生涯,让他受益匪浅,他的大脑已经停不下来,习惯了不断学习新知识,并时不时来一场创新风暴。
  朱望书今年29岁,是海南省澄迈县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他应聘到深圳一家电子科技公司。
  “上学时,我想飞到最远的地方看看。在外打拼多年,我又想回到家乡。”朱望书觉得,海南的发展前景并不比深圳差。
  2014年,朱望书考上公务员,进入澄迈县工商局福山工商所。面对档案室2000余户个体工商户的纸质档案,他借用技术手段将所有档案柜进行编号,用软件录入个体工商户信息,使归档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帮助当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两年里,他让微信都玩不转的少数民族干部树立起信息化监管理念,熟练操作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距离乐东县局200多公里的尖峰工商所位置偏远、人烟稀少,也都建起信息化系统,直接对接省局信息中心。
  调入澄迈县工商局后,他成了全局最年轻的干部。在这里,干部的平均年龄是48岁。
  “年轻人是稀缺资源,一个人要顶十个人用。”澄迈县工商局副局长陈术颖开玩笑地介绍朱望书,“他就住在县局旁边的职工宿舍,是‘全局110’,手机24小时开机,有急难险重的事情第一个想到他。”
  加班成为常态,年轻的小朱除了担任党组秘书之外,还负责信息宣传、撰写综合材料,有时局里缺人,他还参与执法办案、下乡扶贫等工作。他的办公桌颇有些凌乱,堆满了文字材料,电脑显示屏周围贴了一圈红的绿的便签纸,记下要做的事情,做完一件撕掉一张,“便签先生”因此得名。
  人不是铁打的,小朱其实有自己的减压秘籍。“都在一个楼里住,小朱什么时候洗澡我们都知道,因为他喜欢在浴室里放声高歌,所以我们叫他‘浴室歌手’。”陈副局长说起小朱,一点儿面子都不留,但对下属的关心仍放在心上。“我们小朱人帅性格好,却没有女朋友,因为他没时间找啊!”大家比他着急,都说要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办法,把身边单身女青年的信息都放到系统里,今年一定给他找个女朋友。
  “我差不多和海南同龄,现在海南正当年,我也正当年。”朱望书想起父母上世纪80年代的结婚证,上面盖的大红戳还写着广东省。1988年,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年,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
  “海南现在是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方,我选择在这里奋斗青春,将来我还要在这里回忆青春。”朱望书说。

先进个人“专业户” 她要做改革前沿的排头兵
  叮咚,“请089号到工商窗口办理”……
  一大早,洋浦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叫号机就开始喊个不停。眼看快到中午吃饭时间了,工商窗口前还有很多群众在排队。
  “我们这里已经相对轻松了,两名窗口工作人员应付得过来。在三亚这些地方,窗口还会限号,办事群众太多了。”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行政审批办副主任史荣丽说。从事了几年窗口工作后,她转战后方,在窗口事情多人手少的时候,她也顶上去帮忙。尽管现在的业务量是以前的十几倍,史荣丽“累并快乐着”,因为已经把家安在洋浦的她看到洋浦发展得越来越好。
  14年前,陕北姑娘史荣丽考到海南师范大学,“那时候的海口街道很窄,雨大的时候水会齐腰深,当时想,反正上完大学就要回去。”没想到,研究生毕业后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选择留在海南。“现在海口大变样了,成为大都市,全省各地的变化可以说日新月异。”陕北姑娘没有后悔留在海岛。
  2011年,史荣丽加入工商队伍,当年就被评为12315指挥中心优秀干部。此后7年,她年年得荣誉,最近的2016年、2017年,她连续两年被评为洋浦经济开发区“青年岗位能手”、洋浦政务服务中心先进个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个人“专业户”。
  洋浦,这个海南西北部的半岛,是一块特殊的宝地。1992年,在邓小平的批示推动下,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全省最好的深海良港、丰富的天然气矿产资源地、保税区……享有国家对外开放最优惠政策的洋浦,吸引着全国甚至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在这样一个前沿阵地,必须有着超前的改革意识。去年,史荣丽和同事们根据洋浦区很多市场主体实际经营地不在本地的实际,探索“信箱地址”登记模式改革,即在指定地点以信箱管理方式进行编号,作为市场主体的住所以及确定其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和司法、行政地域管辖的依据,实现“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的住所登记管理模式创新。
  洋浦市场主体只要向服务部门提出申请,签署使用协议,就可凭协议将“信箱地址”作为住所注册登记,从传统住所登记的繁杂手续中解脱出来。这一创新举措受到上级部门肯定。启动至今,洋浦使用“信箱地址”的企业有350余户。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者,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勇立潮头。根据中央规划,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2035年,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那时我四五十岁,按说仍是青年。”史荣丽笑着说,“宝刀不老,希望我们还位于改革的前哨站,我也还在前线继续战斗。”
  浪花激涌,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改革如潮,3位有为青年映射出海南工商人击楫中流的精神。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他们任劳任怨、扎根基层,他们开拓创新、风雨兼程。
  青春飞扬海之南。海南三十而立,有他们,正年轻。

□本报记者 冯 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