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念好“六字诀”打击传销出重拳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12月20日 A8 版)

  湖北省武汉市被列为2018年传销重点整治城市后,湖北省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传销工作。在市场监管总局、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的有力指导和武汉市委的强力推动下,武汉市探索出“清、防、打、管、宣、建”的“六字诀”,打击传销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拉网“清”,铲除传销滋生土壤。武汉市由政法委牵头,统一协调公安、市场监管、房管、民政、街道、社区、物业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对出租屋实施“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排查工作。全面收集各类投诉举报平台的涉传数据,对疑似传销地点采取上门登记、屋外蹲守、周围走访、第三方调查的方法进行摸排、清查。社区群干、网格员和物业管理人员协助民警清查群众举报投诉的出租屋。今年,全市共检查出租屋13348户,彻底捣毁传销窝点3621个,清查遣返参与传销人员14486人。
  协同“防”,遏制传销蔓延态势。武汉市依托社区基础优势,发挥物业和综治网格员作用,将全市“打传”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全市2.2万名社区网格员配备手持信息采集设备,构建覆盖全市的“传销电子监管网”。一是建立全市涉传人员数据库,涵盖涉传人员的所有身份信息以及曾经参与传销的活动区域、活动信息,发挥科技优势,精准识别传销人员。二是传销重点整治区利用社会化购买服务等方式,成立专业禁传队伍,重点街道组建街道主要领导负责,派出所、工商所、社区、物业派员参加的打传工作小组。三是涉传重点社区加强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实施“雪亮”工程,逐步推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并与公安涉传人员数据库相衔接,对涉传人员进行精准识别。
  从严“打”,震慑传销违法行为。针对传销发展态势,武汉市探索建立“稳、准、狠”打击传销组织的工作模式,相继开展“斩首行动”“破网行动”“拔盯行动”“秋风行动”等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同时,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充分运用合成作战系统平台,经过大数据分析、筛选、碰撞,形成传销人员关系结构图,对传销人员进行动态分析和追踪,精准到人、精准入户、精准打击。今年,全市办理涉传刑事案件127起,刑拘301人。
  严格“管”,构筑打击传销链条。武汉市严管出租屋,全面推行“两书一备案”制度,签订房屋出租人拒绝传销承诺书、治安承诺书,落实房屋租赁备案措施。对查处的传销窝点实施“三停一换”措施共计2570户,对539户出租屋业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一是严管房屋中介,组织全市房屋中介公司签订拒绝为传销人员提供住房(房源)承诺书,签订率100%。二是严管小区物业,对传销行为不履责、不报告的物业公司实施挂牌警示,对传销猖獗社区的物业公司,在挂牌警示的基础上,由房管部门对物业公司和物业经理人实施信用监管。三是建立3个“反传销宣传教育基地”,对涉传人员开展集中宣传、帮扶教育;协调铁路部门在武汉三大火车站开通遣返参与传销人员的24小时“绿色通道”。今年,全市教育转化300多批次6000多人,有效防范参与传销人员回流现象。
  广泛“宣”,营造抵制传销氛围。武汉市开展禁传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针对全市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在各大高校举行多种形式的打传宣传活动百余场。二是开展禁传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举行宣传活动20余场。三是开展禁传宣传教育进企业活动,对直销企业加强禁止传销行为的宣传。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全方位、高频度普及反传销法律法规,揭露传销危害,展示打传成果。
  扎实“建”,牢固打击传销基础。武汉市全面开展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活动,将其纳入市级绩效目标管理和综治考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社区参与率、覆盖率均达到100%,创建率达97%以上。一是出台12条打击传销刚性措施,明确各区人民政府区长和管委会主任为打击传销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出台打击传销工作绩效目标考核标准,对传销重点整治街道由市综治办“挂牌督办”。三是制定无传销社区验收办法,明确市委政法委牵头负责全市打传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考核工作,公安、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清查打击和宣传教育,公安、房管部门负责流动人口、出租屋、房屋中介的管理。四是对全市2.2万名网格员进行识别、防范传销知识培训,建立社区联合物业“包干到楼、覆盖到户、巡查到点、考评到日、奖惩到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和传销活动网格检查机制,形成“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市场监管协调、公安主打、共同参与、综合治理”的打传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集中清查打击行动2343次,清查出租屋13348户,清查遣返传销人员14486人,办理涉传刑事案件127起,刑拘301人。全市涉传警情持续大幅度下降,11月环比下降35.48%,同比下降65.3%。全市无传销社区(村)创建覆盖率达100%。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