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表委员热议看食品安全热点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03月14日 A5 版)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围绕食品安全实行巨额惩罚、巨额赔偿等最严厉处罚,要从源头严防、对过程严管、对风险严控,要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公开曝光造假者,让他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铿镪有力的话语在现场回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食品安全,向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也同样牵挂着代表委员们的心。梳理三年来代表委员热议话题可以发现,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理解越来越深刻,思考越来越全面。
  坚持重典治乱,加大食品违法犯罪成本;规范网络餐饮服务,加强信用建设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餐饮行业小、散、乱的问题……这是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普遍关注的内容。当时的周俊军,是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赛湖派出所指导员。作为来自公安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记得不少代表委员提交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议案、提案;大家在一起讨论时,也时常提到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问题。
  进入2018年,科技创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农村菜市场检测室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等,成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讨论较为集中深入的话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大家关注的领域更加宽广,思考也更具深度——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王二虎呼吁,要加强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避免餐厅后厨成为“问题外卖”的产出地,避免配送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建立完善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监督执法机制和订餐平台—用户—管理部门三方信息互通互联机制,以形成有效监管体系。
  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恒俊提出,要加强食用农产品从种植环节到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前(简称“三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尽快出台重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处罚力度,并设立禁入门槛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建立专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罗杰表示,要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管理,强化执法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和执法协作;优化规制虚假广告行为的法律体系,加大广告审查力度;通过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更严的惩处措施,改变保健品领域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针对违规保健食品的治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则提出了相关建议:市场监管工作重心前移,构建良好的信息网络,使信息渠道保持畅通;加大惩处力度,“让制假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改善公众宣传方式,打造长效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成为很多代表委员认真探讨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党委书记、总经理乔彬建议说,国家应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法。要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管理纳入法治轨道,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地位,从市场的性质定位到规划布局、政府管理、市场运行、市场准入、交易行为、规范标准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团董事长李小红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土壤质量息息相关,而土地过度利用又会严重破坏土质。因此,治理农田土壤、解决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问题既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要务,也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务。她建议,划分土地质量等级,制定等级标准,进行一年一度标准年审,并将等级标准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根据土地等级标准,确定土地“休养生息”周期,对“修养”期的土地进行适度“疗养”等综合治理方案;村村建立农技指导站,指导帮助农民按照种植标准科学种植。应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和追溯机制。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权威管控,确保农产品检测的严肃性。
  确保食品安全,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提出大量有价值的观点、思路和方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直面问题,对食品安全态度鲜明,语气坚决,令人拍手称快。
  为了食品安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们更是长年奔波、坚守岗位,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忠诚和辛苦的汗水,盯源头,抓问题;盯体系,提效能;盯主体,促规范;盯渠道,频抽检;接投诉,解纠纷,以专业、严谨、高效的监管,一天天守护着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
  全国两会每年举行,食品安全总是成为代表委员们一年又一年关心和探讨的话题。既有大家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又有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广大执法人员的专业监管和无私奉献,相信未来的岁月里,食品安全会越来越让人民群众放心。

□本报记者 王兆盟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