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环境创新举措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09月01日 A2 版)

  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江苏省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把握实质、融会贯通、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紧扣“六稳”“六保”,促改革、抓创新、优监管,通过保存量、促增量、扩容量、提质量,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争为常州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保存量,努力纾困解难
  惠企政策更精准。继续深入落实常州应对疫情助企纾困“暖10条”、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30条”等政策措施,线上线下听取意见、受理诉求,开展惠企政策落地效果评估,切实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
  专班推进更有力。在推进市“六保”专班工作中,着重保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强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研判,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发展,帮助企业稳信心、稳市场、稳运行。
  治理机制更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一业一策”指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外贸主体应对疫情冲击和经营风险;开展涉企业违规收费专项治理,帮助中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努力使市场主体“活下来”。

促增量,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搭建信息归集共享平台,实现市区两级数据对接;出台“证照分离”改革信用监管实施方案;年内在全市范围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市联席会议作用,开展督促督查活动,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
  全面优化市场准入办理流程。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畅通“掌上办”“预约办”“邮政办”通道;优化“企业开办专区”设置,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1.5个工作日常态化、0.5个工作日最优化”;研究探索“集群登记”、容缺受理、信用承诺等举措,帮助更多群众灵活创业、就业;严密关注市场主体发展数量和质量,专题分析市场主体活力状况,努力使更多市场主体“生出来”。

扩容量,拓展市场空间
  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对从事不涉及人身健康、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等的一般性经营活动,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对一般性违法行为,多用行政指导,慎用行政强制,少用行政处罚;对轻微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市场监管领域免罚规定。
  坚持稳定产业链。引导市场主体更好融入“双循环”,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扩链;发挥与市场主体接触密切、掌握基础信息数据充分的优势,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打造更多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链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坚持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线上消费顺势成长,促进线下消费加快回补,助推常州“龙城夜未央”品牌打造;鼓励共享出行、餐饮外卖、文化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落实支持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意见,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使市场主体“长起来”。

提质量,推动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等有机融合,支持企业探索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品牌化的有效途径。
  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推动“五新三高两智能”十大产业链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帮扶企业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产品认证,推动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通过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开展纺织服装业、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深化标准化战略。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和标准国际化工作,确定年度常州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奖励项目。
  深化知识产权战略。编制常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战略研究;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支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编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建设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综合服务平台;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金管理方式,开展银企知识产权金融对接活动,努力使市场主体“壮起来”。

□江苏省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何 革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