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食品安全“4+N”模式

苏州打造食用农产品精准治理格局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09月10日 A6 版)

  □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虞伟督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杭颖督查冷库食品安全。


  □执法人员抽检食用农产品。


  □执法人员检查冷链食品。

  食用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老百姓“菜篮子”安全。今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动态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监管重心,全力构建主体责任落实、“互联网+监管”、精准源头治理、风险隐患防控“四大体系”,创新社会共治N项举措,有力保障市民食品安全的“前沿”和“关口”。

开展食安护农行动 完善主体责任落实体系
  结合食用农产品80%以上由外地输入的特点,苏州市组织开展“食安护农”行动,全面把好外埠农产品入苏关口,梳理编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和入场销售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清单和自查指南,明确年度建档率、自查率、快检覆盖率和溯源率四项量化指标要求。分别组织召开推进会、专题培训会和行政指导会,明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一步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责任有关要求;强化“苏源e码通”平台、重点单位食品安全全程监控平台等信息化平台的培训和推广使用力度;指导第三方冷库履行备案和自查报告等责任义务。
  全市还以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江苏省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建设、苏州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建设等创建为抓手,加快监管方式转变,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

实施“两证一网”工程 优化“互联网+监管”体系
  苏州市针对食用农产品质控难、追溯难的监管痛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集成食用农产品“健康证”“身份证”两证信息的“苏源e码通”网络平台,在2017和2018两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基础上,以点带面,依托“两证一网”提升质效。
  发挥预警功效。完善平台主体登记、溯源追踪、快速检测、预警分析、信息公示各项功能,依托大数据分析,及时跟踪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来源去向信息、合格证明文件和后续处置情况,为预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截至今年上半年,“苏源e码通”平台累计产生进销货数据超2500万批次、快检数据489万批次,快检疑似阳性均落实处置。
  延伸溯源链条。向大型连锁超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食堂等重点涉农食品经营单位延伸,实现从农田到餐桌溯源链条的打通,设立“以奖代补”资金,2019至2020年分两批对接入平台成效好的经营主体实施一次性奖补。
  拓宽平台功能。开发冷链食品追溯功能模块,指导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大型第三方冷库等重点单位通过纳入“苏源e码通”平台,以溯源二维码、统一销售凭证等形式强化冷链食品从供应链到消费环节全程管理。

紧盯重点领域 精准打造源头治理体系
  南环桥批发市场位于全市食用农产品供应链顶端,辐射周边地区,今年还将实施整体搬迁。为做好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苏州市将检测、保障、预警、追溯工作前移到源头。
  强化调研指导。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多次赴市场新址现场调研,深入了解功能布局、项目进度、追溯系统建设情况,帮助解决推进难点。
  提升自检力度。指导南环桥市场自建快检室,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检验设备和人员,每日快检不低于450批次,检测结果和处理数据及时上传“苏源e码通”平台。
  强化快检法检联动。依托苏州市食检中心的技术优势,筹备建设南环桥市场快检分中心,强化对自建快检室技术指导,突出进口冷藏冷冻肉类和水产品等民生热点的检测力度。建立自检转法检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缩短从快检疑似阳性到法检最终确认的时间,实现快检法检快速联动,把牢输入型食用农产品总闸口。

统筹推进专项行动 全面强化风险防控体系
  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发生以来,苏州市迅速响应,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开展专项行动。统筹推进食品安全大检查、禁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厄瓜多尔问题冻虾处置等专项行动,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索证索票、生猪产品“两证一报告”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的检查力度,全市已检查重点单位2.6万家次,实现批发市场全覆盖。
  强化抽检力度。今年以来,全市监督抽检食用农产品7276批次,合格率98.4%,按照产品控制到位、原因排查到位、整改复查到位、行政处罚到位、信息公开到位的“五到位”要求,进行不合格产品闭环处置。组织开展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专项快检,围绕畜禽肉、水产品、蔬菜等重点品种共计检测590批次。
  组织第三方隐患排查。连续两年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状况评估,2019年完成检查评估重点单位220家;2020年的检查评估工作将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及各类冷库温度、环境、设施设备清洗维护纳入重点内容。

创新多项举措 打造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
  开展透明执法行动。通过“网络互动投票-监管部门执法-新媒体全程直播-市民代表全程参与”的形式开展“星期四查查吃”食品安全透明执法行动。以农贸市场、生鲜食品等民生热点为主题持续开展20期,开辟阳光执法新模式。期间,现场抽检食用农产品等重点食品112批次,全部合格。
  推广工作站建设模式。指导食品批发市场、重点餐饮商圈、教育片区探索实施创新管理模式,即组建食品安全工作站,运行联席会议、检查互查、宣传培训等统一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对食用农产品等重点食品的快检筛查,全市已建成食品安全工作站47个。
  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报送、研判、处置,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及主流媒体发布检查情况和检测信息,通过各类示范创建、你点我检、定期邀请政协委员代表监督检查等活动,建立由市场主办方、入场销售者、监管部门、社会公众“四方联动”的食用农产品安全防控体系,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黄继志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