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入“提速期”
专家热议特医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本报讯 近日,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与会嘉宾就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我国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做了学术探讨和交流。
近年来,面对公众对营养健康的急切需求,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特医食品行业指明发展方向与路径,加快推动特医食品行业发展。据了解,2016年7月1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一年后,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制正式拉开帷幕……相关一系列切实举措推进之下,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旭东介绍,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对提升国民营养、国民素质做出了要求。临床营养行动作为六大行动之一,旨在加强患者营养诊断和治疗,提高病人营养状况。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已在临床营养的科室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全流程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临床营养的专家工作组,由国内100多位临床营养权威专家组成。
在张旭东看来,对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和临床医生,有三方面需要解决。第一,临床营养尤其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如何进入到临床路径或诊疗规范。第二,医务人员和医院对特医食品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第三,信息化方面存在短板,从住院筛查、评估、治疗到最后效果的评价,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共享还有待努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三级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的工作者,以及临床营养有关的不同科室,共同探讨交流如何加强医院内部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管理。让今后在临床路径能够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配方写到标准规范里,更科学规范助力行业产业的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表示,随着医疗设备的升级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临床营养不良发生率医院的总体发生率在15%~20%。而社区营养不良发生率,包括居家养老或者出院回家治疗的病人,总体发生率接近30%~45%,今后营养干预的方向要从医院走向社区。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入医疗市场是大势所趋。这是市场、患者和医疗事业发展和健康需求共同汇聚到一起的结果。”秦环龙认为,如何使临床营养的学科疾病功能定位发生深度转移和转化非常重要。营养支持的方法从肠外、肠内营养已经开始关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于推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营养的边界、范畴、功能定位带来新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爱国提到,营养问题需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他特别提到老年人群和肺结核病人的营养问题,经过营养的改善可以有效提高该类人群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陈伟看来,临床营养的发展目前正处在极度快速上升的阶段。《食品安全法》明确提出,特医食品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应用。让临床营养科的临床营养专业和临床工作进行密切结合,临床医生掌握一部分营养学知识,通用型、简单的临床营养可由自己操作。对于重症或多重疾病的患者,则需要临床营养科的专业医生和临床医生共同来完成,更好地促进特医食品的安全。
□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