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安全底线 保障安全使用
山东发布电梯检验检测改革试点方案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电梯“自我声明+信用管理”维保模式和检验检测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三项试点任务,更好发挥政府为民服务的作用,有效推进社会共治,守好安全底线,保障安全使用,让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
《方案》明确,2020年底前,选择威海市开展全市试点,其余15个设区市各自选择2至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试点县(市、区)电梯保有量应不低于本市电梯保有量的30%,参加2019年电梯“保险+服务”新模式应用试点的地区纳入本次试点范围。2021年年底前,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其余15个设区市各自再选择2至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试点县(市、区)电梯保有量应达到本市电梯保有量的70%以上。2022年年底前,建立完善电梯“自我声明+信用管理”维保和检验检测新模式,总结试点经验,推广试点成果,全省电梯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两化融合”监管全面实施,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安装监检率保持100%,维保质量得到有效保障,“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以下简称“96333平台”)覆盖率达100%,电梯本质安全明显提升,电梯事故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梯安全状况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自我声明+信用管理”按需维保新模式。申请开展电梯按需维保试点的维保单位,应当按照“自我声明+信用管理”要求,将企业维保工作标准和质量承诺在山东省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公开,公布内容包括电梯故障率、停梯时间、救援时间等指标。试点电梯应当办理了使用登记、处于在用状态、上一检验周期检验合格、纳入了“96333平台”,购买了电梯责任保险。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统一向试点维保单位提供“96333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并研究制定电梯维保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指标,引导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从“重维保过程”向“重维保效果”转变。
科学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发挥公益性检验机构的技术监督作用,强化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自行检测责任,鼓励社会力量提供电梯检测社会化服务,明确电梯检验检测内容、要求、周期、收费及使用标志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检测确认管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检验检测人员能力培养,加强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监督检查,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专项检查、投诉举报调查等方式,规范检验检测行为,提高检验检测质量,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营造依法施检、公平公正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氛围。
推进“两化融合”监管和社会监督。建立电梯智慧救援、“两化融合”监管和公众广泛参与的智慧监管体系。完善电梯检验检测单位和检验检测人员数据库,加快构建电梯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要建立完善电梯检验检测信息化系统,能及时向电梯使用登记机关上传数据。通过政策激励、试点示范、宣传引导等措施,激励电梯相关方积极投保,提高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覆盖面,发挥责任保险的事故赔偿和风险预防作用。推广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统保模式,提高保险集中度,降低投保成本。
《方案》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电梯数量分布、质量安全状况等,结合安全监察和检验能力,以及当地维保工作情况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开展试点,探索合理模式,做好试点期间的统筹协调,防止维保走过场,防止电梯失检漏检。
□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