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加强食品全过程全链条监管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1月19日 A6 版)

  本报讯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依据《实施意见》,扬州市首次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到2020年、2025年、2035年3个时间节点,全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及具体工作保障措施将落实到位。
  扬州市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围绕产地环境、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等环节,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十大攻坚行动,切实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能力,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让农产品“带证上市”
  “以后,只有有‘证’的农产品,才准许进入农贸市场。”发布会上,扬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扬州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联合启动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列入试行品类的食用农产品将逐步实现“带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启新模式,这也将有助于扬州市食用农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
  据介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由生产者自行开具,至少包含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重量)、种植养殖生产者信息(名称、产地、联系方式)、开具日期和承诺声明等信息,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生产者的“承诺书”和质量安全的“新名片”。
  “目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品种围绕风险高、消费量大的‘菜篮子’产品,主要为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和养殖水产品5大类。有包装的食用农产品以包装为单元开具,散装食用农产品以运输车辆或收购批次为单元,实行一车一证或一批一证。”该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扬州市各类食品生产主体已开具合格证超10.5万张,实现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下一步,计划用3年时间,全市应出具合格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全部正常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建二维码追溯体系
  如何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实现从田头到餐桌重要食材的全过程追溯?
  扬州市食安办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食品安全总监洪昊介绍,每个批发商和流通节点商户今后都将有一个主体二维码,将经营主体的身份信息、货物信息及上下游买卖信息实时绑定、实时更新。力争到今年年底,扬州市基本完成肉菜流通主体追溯体系建设。
  一根网线,连起了批发商、商户和消费者,实现了肉菜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批发商通过App上报每日进场信息,肉菜进入流通市场时,追溯信息记录启动。流通节点商户进货时,通过扫描批发商的App主体追溯码,勾选产品、填写重量,进行在线支付,交易完成,同时生成电子分销凭证,从而将食品安全信息传递到农贸市场商户主体追溯码中。消费者扫描流通节点商户主体追溯码,获取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同时可以在线电子支付,获取电子票,实现无纸化索证索票。
  据悉,今年年底,全过程追溯体系将在市区1个批发市场、12个农贸市场、100家餐饮单位布点。到明年年底,在城区范围内广泛推广使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力争实现城区所在地农贸市场使用追溯体系建设覆盖率达80%以上;在涉及肉菜等重要食材销售使用的大中型商超、餐饮企业及单位食堂全面推广使用。

□梁 奇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