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行“红黑榜”公示制度
全面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
本报讯 为进一步督促餐饮单位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天津市市场监管委自今年8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随机查餐厅”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红黑榜”公示制度。截至10月下旬,全市各区局共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红黑榜”48期,上榜公示餐饮单位215家,其中“红榜”单位164家,“黑榜”单位51家。
今年8月,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印发《天津市餐饮服务环节“随机查餐厅”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并指导各区局以“红黑榜”的形式向社会公示检查结果,加大对守法主体的宣传和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推动社会舆论监督发挥作用,倒逼经营者增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各区局以每月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为基础,围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要点,突出后厨卫生、加工制作过程、库存食品原料、餐用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既查问题,也树标杆。市场监管部门将环境卫生优良、食品安全制度执行到位的餐饮单位作为“红榜”对象,将环境脏乱、未有效落实食品安全制度的餐饮单位作为“黑榜”对象,在市场监管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图文信息,形成“红”“黑”对比,真正起到“曝光一家,整改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红黑榜”结果运用,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红黑榜”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对“黑榜”单位通过跟进整改、组织回头查等方式跟踪监管,实行闭环管理;对整改达标或进一步提升的,编发整改前后对比图文信息,或由“黑榜”转“红榜”,形成“曝光——整改——达标——公示”的信息闭环,以此促使“黑榜”单位积极整改,确保“随机查餐厅”工作落细落实,取得预期效果。
□李 彦 赵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