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新冠病毒趁“冷”而入
当前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我们始料未及。然而在矛与盾的攻防之间,我们已经与新冠病毒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交锋,其“潜伏地”之一的食品冷链环节,也成为今年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重点。
据河南省郑州市疾控中心消息,近日,郑州市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时,发现中牟县万邦市场一批原产地为俄罗斯的冷冻鸡整翅内包装样本呈阳性。经调查,该批冷冻鸡整翅共27吨2700件,货物未流入市场销售,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无独有偶,短短几天时间内,山西、安徽、辽宁等多省份频繁曝出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此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目前全国抽检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上。新冠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新冠病毒跨境传播的载体。目前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各种物体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
未雨绸缪不懈。如果说此前的风险监测工作,多是基于可能性风险的一种未雨绸缪,那么确有病毒被检测出后,对于进口冷链食品的风险防范,就理当有更严格、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保障。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持续,我们对于疫情的认知处于不断深化的阶段,相应的防疫体系就该有因疫而变的能动性,强化冷链食品的疫情防控正当时。要守住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对进口冷链食品环节的疫情防控,做好“人”“物”共防。
有备才能无患。目前境外新冠疫情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一些国家带疫复工,冷链环节受污染的风险也随之加大,针对其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千万不可麻痹大意,要做到未雨绸缪。前段时间进博会的完美收官,离不开有效和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除对入境参会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今年进博会展区内也实施了不零售冷冻生鲜食品,禁止试吃未经“全熟加工”的冷冻生鲜食品,规范进口冷链食品采样、监测和消毒工作,强化冷链食品全链条防控,关键岗位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等措施。要学习有效经验,精准应对新冠病毒。
跑在病毒前面。尽一切努力实现防控关口前移,紧锁“冷链”。既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信息互通,也要求国内的相关责任主体必须“守土有责”,不留死角和盲区,真正将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入的风险降到最低。此外,相关部门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信息的发布,如提供科学的消费指南,避免引发民众和市场的过度反应。
□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