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南庙豆腐产业迸发活力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17日 A7 版)

  江西省宜春市光影传媒日前推出了一档栏目《寻常》,第一季以宜春著名的手工食物南庙豆腐为主题。片中,一对中年夫妇用原始的石磨,老旧的器具,完整地演示了选豆料、浸泡、制浆、调制、点浆、蹲脑、成型等豆腐加工过程……这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南庙镇从一块小小的豆腐做起,探索发展特色农业、惠民富民的缩影。
  产自宜春市袁州区南庙镇的南庙豆腐,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有的家庭甚至还有自己家的豆腐坊。多年来南庙豆腐以其洁白细腻、口感清香嫩润的特点倍受市场青睐,是当地的特色食品。

以市场为导向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
  以前南庙镇豆腐以小作坊生产为主,经营较为分散,导致产业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规格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全乡农民种植大豆年纯收入仅200多万元。近年来,当地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引入宜春市绿龙现代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豆腐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不断延伸豆制品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实施订单生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等,促进南庙豆腐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
  南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些年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全镇只有300余农户种植大豆,种植面积仅有400多亩。近年来,袁州区市场监管局招商引进的宜春市绿龙现代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的富硒南庙豆腐、豆制品加工项目兴建后,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极大增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000多亩,并实现了高产增收,农户种植收益翻番。据介绍,今年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多亩,全镇大豆种植户年均可增收2000多万元。
  “我们的目标是将南庙豆腐做成大产业,为城市提供优质放心的绿色富硒南庙豆腐和相关豆制品,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宜春市绿龙现代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东说。杨晓东介绍,以前南庙镇明教坊村1300多户农户中,只有20余户农户种植大豆。去年开始,全村200余户农户加入了公司开发的“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基地+合作社”产业链,预计今年户均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

技术为先找准突破口
  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攻坚是关键。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南庙豆腐精深加工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宜春市绿龙现代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江西农业大学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破解了南庙豆腐精深加工“卡脖子”技术,推动南庙豆腐加工向纵深发展,逐步延伸产品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实现了多重转化增值。当地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也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为不断夯实南庙豆腐产业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庙镇南庙村村民杨初祥说,“精深加工后的豆制品卖价好。我做了三十多年的豆腐,以前因为缺资金、缺技术,年年做鲜豆腐卖,年收入只有2万多元。”而如今南庙镇农民通过加工富硒豆腐干、富硒水豆腐、富硒豆腐皮、富硒冻豆腐、富硒豆腐乳、富硒千叶豆腐等系列豆制品,产品附加值提高了4倍多,全镇农民每年可从豆腐精深加工中增收1000多万元。
  据了解,2019年底,宜春市绿龙现代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在南庙村打造以南庙豆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项目,建成了“一颗豆种如何变成餐桌上美味豆腐”全过程展览体验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南庙豆腐文化。
  杨初祥高兴地说:“企业把富硒南庙豆腐、豆制品加工项目与农业旅游融合,让游客品尝富硒南庙豆腐的风味、参与富硒南庙豆腐的制作,不仅拉动了餐饮、客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全村200余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我们的日子真是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周常青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