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词话中诗意地栖居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

家里藏书已有两个版本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因为热爱书法和古诗词,多年前抄写了一遍,2019年底又抄写了一遍。徜徉在诗词中,在国学大师的指引下,叩开唐宋明清大诗人大词人的门扉,辟其理,敬其人,略懂一二,亦有所感所得。氤氲在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熠熠生辉的厚重文化氛围中,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诗意和远方吗!
近期又购得西苑出版社2017版王国维《人间词话》(赵雪霈注),此版本词话共分三部分:《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稿》和《人间词话附录》。
《人间词话》共64条,涉及冯延巳的词就有7首,可见作者对冯词的厚爱,并评其词:“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我最早读他的词应是《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是有我之境也。最欣赏的是他的另一首词《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王国维评“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我在一旁批注:“凄凄想象中令人难忘的浪漫情思。”
这次抄写《人间词话》,我把赵雪霈的注释也抄了一遍,既学到更多文学常识,又长了见识。读三十一条下面的注,方知昭明太子即萧统,南北朝梁武帝长子,武帝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昭明。其主持编纂《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的一段文字:“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实在精辟,让人过目难忘。
古人除名字外,大多有字、号,要想深刻理解阅读《人间词话》,先要弄明白记清楚这些诗词达人的字、号。《人间词话附录》第二十七条这样写道:“美成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若同叔、永叔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此天才与人力之别也。”“美成”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字,“同叔”“永叔”分别是晏殊、欧阳修的字。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周介存著有《介存斋论词杂著》,他的评论深入浅出,表达很接地气,亦形象生动,一点也不晦涩难懂。他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国维则如此评此三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飞卿、韦端、重光分别是晚唐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著名词人韦庄和后主李煜。
此前读《人间词话》,很少认真读《人间词话删稿》和《人间词话附录》,这次仔细阅读,很有收获。删稿第九条王国维直言:“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何谓羔雁之具?它是指某种事物已成为人们之间互相馈赠的礼品,失去了真情。王国维的话让人明白了诗过盛唐开始衰落的原因,也让人警醒,任何文学作品要想永葆活力,真情是必不可少的。
这本薄薄的《人间词话》虽然不足一百页,却是一本厚重的书,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王国维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很自然地融进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这就使它在新旧时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什么是诗意地栖居?将《人间词话》放在枕边,睡前读一二条,再默诵几首,在“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中入睡;在“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中入梦,实乃诗意盎然矣。外出旅行时带在身边,看景困倦时,体味“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和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这种诗意栖居的生活,令人向往。
□湖北省枣阳市市场监管局 尤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