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员的良师益友
谈起《中国市场监管报》,更多的是感谢,尤其是2015年10月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机构改革初始,我受命办公室副主任。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监管新形势和新业务,我一下子从业务的行家里手变成了“门外汉”,曾经几度迷惘,不知所从。还好,这时《中国市场监管报》解救我于危难之中,还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我每天坚持早读、晚看,遇到好文章便拿出来与同事们学习分享。慢慢地,我熟悉了市场监管业务,并且试着将所学运用到新闻信息写作中,勇敢地向《中国市场监管报》投稿,经历过多次的石沉大海,在编辑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中国市场监管报》终于刊登了我的处女作——《梅香蝶自来》。天道酬勤,经过不断学习和锤炼,我对新闻宣传兴趣倍增、信心满满。近年来,先后在《中国市场监管报》发表文章及摄影图片百余篇(幅),几乎每个版面都留下我学习的足迹和成果的展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后来我被提拔为局办公室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19年3月,新一轮机构改革,我又多一个身份,那就是局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说起这个党支部确实“不简单”,有33名党员,由4位局领导和4个科室人员组成,既有办公室、财务科等综合科室,也有药械和化妆品监管这样的业务科室。此时,《中国市场监管报》成为我们支部的连心桥、加油站。
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借力《中国市场监管报》,把读好学好用好《中国市场监管报》作为加强党员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全力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每天午饭后,我和同事们拿出半个小时集中读报,大家一起分享最心仪的文章,阅读《中国市场监管报》成为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中国市场监管报》刊登的优秀案例等内容,更是为我们工作创新开启了宽广的思路,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通过我们的分享,传递到其他科室和市场监管所。在局新闻宣传工作群学习分享《中国市场监管报》刊登的典型案例分析文章,大大开拓了办案人员的视野,提高了办精品案件水平。疫情期间,一个市场监管所同事看了我们分享的典型案例后颇受启发,查办了一起药店经营未依法注册的医用口罩案,被评为广东省疫情期间药械类“十大典型案件”,并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作经验交流发言。在分享学习的同时,我还注重自身对案例的学习和分析,《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9月10日刊登了我和办案同事共同撰写的《从一起集成墙面虚假宣传案分析行业乱象》,为集成墙面虚假宣传案件查办提供了指引。
在我们的党支部党建微信群,我们推出“互联网+党建”学习平台,每天在“学习强国”打卡是“规定动作”,开辟《每天学一点》专栏是“自选动作”。在这个以微信群为抓手的网络平台上,《中国市场监管报》刊登的文章,不管是党建理论,还是业务知识,都是“每天学一点”的重头戏。我每天将党建理论、时事方针,尤其是《中国市场监管报》精品文章,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同事们在微信群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和解读,谈体会,说感想,既提升了理论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市场监管业务技能。“经过书记常态化的学习分享,我感觉把握新形势的本领增强了,创新工作的能力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水平提升了,这与《中国市场监管报》发挥的指导作用密不可分。”支部党员罗桂花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激情分享。
如今,《中国市场监管报》电子版已被收藏在支部每一位党员手机端,“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也成为大家争相关注的微信公众号,读《中国市场监管报》成为大家长期坚持下来的好习惯。“今天你读市场监管报没?”成为支部年轻同志见面的口头禅。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入脑入心,《中国市场监管报》已然成为我们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交流新经验的窗口,成为我们学习市场监管业务的“加油站”。
今年1月20日,我像往常一样,给大家分享《音伴|腊八节到了,新年还远么?》,当天是腊八节,同事们在下班路上聆听了来自《音伴》的温暖声音。通过《音伴》,听一听熟悉的声音,找一找温暖的陪伴,看一看身边的新闻,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串联成一个感动自己的故事。是的,无形之中,我们与《中国市场监管报》已经相依相伴、形影不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虽才疏学浅,但《中国市场监管报》给我充电,为我加油,在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征程中,我会笔耕不辍,用心用情去续写市场监管的每一份收获感动和无悔青春。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张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