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助推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市场监管局依据食品生产环节规范、行业行为规范等要求,抓整治、促发展,推动全县小作坊整合转型升级。截至目前,该局已指导帮扶25家“大桶水”、豆制品和面条、米粉小作坊整合转型,升级为有一定规模的4家食品生产企业。
联合整治促规范。江陵县市场监管局自2019年上半年组建后,立即组织调查专班,对全县“大桶水”、豆制品和面条、米粉生产经营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调查结果显示,小作坊业主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无证生产经营多、加工环境脏乱差,百姓对小作坊食品安全十分担忧。对此,相关部门下发《全县小作坊整治方案》,迅速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营造全县小作坊专项整治浓厚氛围和高压态势,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有力举措强监管。江陵县市场监管局采取得力措施,从三个环节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首先是宣传政策堵源头,分片召开业主座谈会,宣传政策法规,讲清开展“大桶水”、豆制品和面条、米粉小作坊行业所采取的措施,按照产品抽检不合格、生产加工环境不达标、无证生产加工等问题,依次分批予以查封、关停。第二是抓住重点堵流通,整治专班把商场、超市和餐饮单位等作为堵流通的重点,集中两个月逐户上门。第三是强化责任堵终端,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带头签订责任状,开展专项联合检查,确保全县学校和企事业食堂“大桶水”、豆制品和面条、米粉进货渠道安全。县食安委还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对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单位开展专项联合检查。“只要学校、幼儿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大桶水’、豆制品和面条、米粉,一律对主要领导实行问责。”县教育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
统一规划给出路。提供分析给底线,围绕县产业发展趋势,解剖食品小作坊优、劣势,形成强有力的分析报告,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向小作坊业主反复讲清,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意识。提供模式给选择,给出食品小作坊业主相应经营模式选择,并承诺:无论选择何种经营模式,只要涉及市场监管部门许可的,一律开辟“绿色通道”,为业主们吃上定心丸。提供政策给出路,组织到周边县市学习,同类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学习,邀请食品生产监管领域“专家”对拟办生产企业的厂房建设、布局、生产设施设备等进行专业指导,“手把手”提供申报生产许可服务,让市场主体少走弯路。
据了解,该县17家“大桶水”小作坊在县工业园区整合成立了“百优饮品有限公司”。城区1家豆制品小作坊提档升级在县工业园区成立了“兴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城区1家面条米粉小作坊提档升级在县工业园区成立“华平食品有限公司”。另外6家面条米粉小作坊在县工业园区整合成立“江联食品有限公司”,并分别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
由小作坊转型升级的四家食品生产企业共征地79亩,享受扶持资金358万元。四家企业产销两旺,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我们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百万桶,比整合转型前翻了一番,产品销促到潜江、石首等十三个周边县市,还相继申请‘欣百优’‘逸福’等桶装水品牌。目前正在试生产小包装饮用水。没有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百优的今天。”湖北百优饮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光说。
□李明湘 崔贞姣 孙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