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禁设小卖部”是一次有力纠偏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8月05日 A6 版)

  近来,媒体报道多地出现中小学小卖部招租金额过大现象,引发社会舆论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和体育总局印发的《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引发多方关注和讨论。《指南》的焦点之一为“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
  曾几何时,中小学校园内的小卖部、超市,承载了不少人的童年记忆。然而“五毛食品”、巨额招租等问题也如影随形,成为困扰校园超市的顽疾。《指南》印发对遏制相关问题,尤其是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有着积极意义。不仅如此,《指南》发布的目的和意义还在于从食品安全、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多个维度提出规范化要求,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可以说《指南》的发布是一次管理制度的有力纠偏。
  近年来,学生在校内购买的商品里,以各种零食、饮料为主,特别是高热量、高糖分的“五毛食品”“垃圾食品”最受欢迎。这类食品很容易让学生吃上瘾,诱发青少年肥胖问题。日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孔灵芝向全社会披露了一组数字:当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6岁~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可见,校园内禁设小卖部,禁止销售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含酒精饮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与“垃圾食品”隔绝开。然而发布《指南》就万事大吉了吗?不。严格执行才是关键。保障学生食品安全,还有赖于学校主体责任的严格落实和有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对学校周边小卖部和超市的监管,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食品等,必须从重处罚。严格执行“校内小卖部禁设令”的同时,还应该完善校园餐饮服务,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餐饮需求。

□廖海金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