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夏天必“烤”题

——湖州特检人晴热高温天奔走检验现场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8月10日 A6 版)

  进入伏天以后,浙江省湖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州市特检院)所在的浙北大地持续晴热高温,当地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预警。每年的7至9月是特种设备检验的高峰期,湖州市特检院检验人员再次接受高温“烤”验,奔走在各个检验现场,以平均每人每天检验5台(套)的速度,查出肉眼看不到的瑕疵,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全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50摄氏度战高温
  7月9日,湖州嘉骏热电有限公司的2号电钻锅炉迎来一次内部检验。
  面对“炙手可热”的金属扶梯和高达40多米的锅炉,湖州市特检院9名检验员仔细检验每一个部件。锅筒是锅炉核心部件之一,检验员陈武检验完锅筒外表面后,一个跃身钻进了锅筒内部。锅筒里黑乎乎的,他要在照明工具帮助下,通过无损检测等方式检查锅筒内表面、内部装置、各种预埋件、下降管孔、安全阀管孔等有无明显腐蚀、结垢、管孔堵塞等。
  炉膛是烟煤燃烧的地方,从小小的炉门口钻进去,里面内径仅两三米,但高度有30多米,充斥着大量灰尘。虽然整个锅炉已经提前停机一周,但炉内温度仍将近50摄氏度。沿着提前搭好的脚手架,钱建新、汪味路、许斌3名检验员一层层爬向高处,用宏观检验、壁厚测量、管径测量等方法,检验布满炉膛内部的水冷壁管、屏式过热器等有无磨损、变形。
  天气闷热,环境恶劣,一个上午的检验工作结束后,检验员们个个一身疲惫,汗水、炉灰各种污渍混合在一起,全身已经没一块干净的地方。

20米高空查隐患
  7月12日下午3时30分,阳光正炽,在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露天货场上的通用门式起重机已是湖州市特检院机电检验员林建超、沈杰当天检验的第6台设备了。起重机重20吨、长50米、高20米,检验员们需要对这位“大力士”的每个环节的安全性进行仔细检验,查找安全隐患。
  地面测试后,林、沈两人沿扶梯向上,到了离地16米高的驾驶室周围,开始半空中的检验工作,检查起重机械的吊具、钢丝绳、导绳器等金属结构零件。经太阳暴晒了大半天的起重机表面温度已达45摄氏度,摸起来很烫手。他们仔细地检查着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润滑系统,测量电气保护控制屏、接地保护装置……做完这一系列检查,他们的衣服已经湿透。
  最后一项检验是离地20米高的主梁顶,梁顶通道宽度只有1.2米,沈杰要在上面低着头检查小车轨道内是否有异物、小车电缆是否平整无绝缘防护缺陷、滑动正常无卡滞。虽然只有短短的110米,沈杰却要走上10多分钟。在这样的高度上做检验,对于常人来说感觉就是高空走钢丝。沈杰介绍,刚做检验员时,他也和许多人一样感觉很害怕,每次上去双腿都瑟瑟发抖,但大半年下来就克服了这种恐惧心理,因为这是所有起重机械检验员的必备技能。
  一个半小时的检验结束了,但检验员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他们还需要对当天的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并为第二天的检验任务做准备。

密闭球罐找缺陷
  7月23日至24日,湖州市特检院对湖州汇祥石化有限公司两个400立方米的液化气球罐进行了压力容器开罐定期检验工作。
  球罐作为一种大容量的承压球形存储容器,通常存储液化气等危化品介质,其任何一处细小的缺陷都有可能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湖州市特检院6名检验人员身着厚重的检验防护装备,根据任务分工各司其职,攀爬罐体表面、钻入罐体内,对球罐开展宏观、厚度、硬度、超声、磁粉等系列检验,确保不漏检每一处隐藏缺陷。
  由于球罐常年储备液化气体,罐体内空气浑浊,负责罐体内检的杨学明、谢炳浦在密不透风的受限空间内,手持沉重的检验设备,攀爬于纵横交错的人工脚手架之间高空作业,脸上豆大的汗珠擦干又立即冒出来。他们钻出罐体的那一刻,脸上已沾染了一层厚厚的灰粉,身上的防护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变色。
  高温仍在持续,湖州市特检院近百名特检人在艰苦的工作一线完成一个又一个检验转场任务。面对每年的夏日必“烤”题,湖州市特检院的检验人员无怨无悔,默默扛起为全市10万余台(套)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的重任。

□孙建新 赵 霞 施 宇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