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助力央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弱化经济发展速度,强化经济发展质量是“十四五”时期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以下简称央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央企至关重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知识产权是解决央企如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打开企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命题的金钥匙,对于提高央企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央企的高质量发展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支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1年7月6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推进会,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总结经验做法,明确下一步要求,对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再部署、再推进。央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协议的签订,“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实施,给央企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央企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知识产权整体发展上还有较大差距,如在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量大但质不优,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深入,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品牌影响力不强,科技成果在内外部市场转化创效的水平不足等突出问题,不利于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更不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经济稳定与繁荣发展,必须下决心加快解决这些问题。
高质量发展要以知识产权作为保障,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国际贸易的“标配”的功能定位。充分认识央企知识产权工作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
一、拓宽知识产权的创造渠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是在市场条件下对传统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水平,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以相当程度的知识产权为前提的。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撑,发挥知识产权对支持经济转型、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引导功能,进而推动央企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
具体来说,央企一方面需要通过坚持知识产权战略引领,针对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打造自主品牌,解决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塑造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为关键技术的创新生态体系,实现知识产权的精准供给,构建国际产业竞争的新优势,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尤其是海外专利布局。央企需要在实现知识产权的高价值布局的同时,解决在进军国际市场中面临的被专利挡在门外、陷入海外专利诉讼案、遭遇跨国企业的专利围剿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央企海外市场的拓展,限制了央企参与海外经济建设的方式。未来,央企需要积极分析海外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布局,分析重点竞争领域,在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领域优先申请,在海外市场做好专利布局。防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是央企践行“走出去”战略的必修课,不仅有利于树立品牌和企业的形象,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二、提升知识产权的运营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知识产权运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效率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够为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源源注入新的动能。央企是最重要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其知识产权运营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获得竞争优势,最终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央企在知识产权运营领域投入不足,虽然国资委在国企选定的示范企业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到2.6%,但仍远低于不少世界一流企业10%以上的水平,而且研发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效率不够理想,基本投入到知识产权创造领域。央企需要继续加大知识产权运营投入力度,探索适合央企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通过设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内外合作和有偿使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央企知识产权运营效率的提升,可以引导央企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消费升级。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运用,逐步形成产业竞争的新优势,推动知识产权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三、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企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阵地,央企是改革建设的排头兵,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任。央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知识产权竞争中取得先机,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力具有战略意义。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央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突出短板,加快建立以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国际大循环中,处于行业龙头位置的央企统筹做好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保护工作,建立起满足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需求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管理团队,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而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在加强国际合作、开辟多元化市场的同时,推动形成面向全球的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建立起符合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优势,不断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推动创新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对推动央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央企需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央企需要通过结合行业特点,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全链条的制度创新融入企业的组织流程管理与再造中,系统盘活央企生产要素,增加央企活力,更好地发挥央企是国家经济命脉的作用、是百姓民生支柱的作用,从而更好实现央企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撑作用。
央企要强化知识产权相关的保障措施,包括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以及知识产权战略支持等。这些保障措施可以促使一定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低成本开放,从而活跃创新创业要素,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长期向好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格局,无论是当前的国际形势还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远景,都要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央企的创新发展全链条中,在央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向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使知识产权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现创新引领下的长远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朱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