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酒:面对新国标 创新求发展
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白酒工业术语》(GB/T 15109-2021)和《饮料酒术语和分类》(GB/T 17204-2021)两项国家推荐性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观察市面上销售的部分含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的白酒,不仅在生产工艺、配方、生产线进行升级,也对包装标签和对外宣传作出了相应调整。
带着新国标对广西白酒生产企业有没有造成影响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覃建良。覃建良介绍,公司早在新国标实施前就对品质要求十分严格,一直采用纯粮酿造系列白酒,且不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新国标会对一些小型白酒生产企业造成冲击,因影响到其成本控制、竞争力和前端市场营销,其踏入白酒市场的门槛难度就更大了。”广西桂平乳泉液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新认为,新国标只会削弱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市场竞争力,含有添加剂的配制酒虽然价格便宜,却不符合消费者追求纯粮白酒的主流消费理念。
记者了解到,作为承担广西标准技术研究科研单位,为帮助广西白酒企业有效应对新国标实施后的冲击与挑战,6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组织广西白酒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检测机构参加新国标宣贯培训班,邀请新国标主要起草单位和该院有关专家对新国标进行全方位解读,并对目前企业关注的系列国标修订情况、白酒包装的标签标识注意事项以及新型工艺技术进行交流与分享。
“新国标出台后,我们生产各类香型白酒的工艺特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我们的产品升级与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宣贯班结束后,一家广西老字号白酒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按照新国标对各类产品配方配比与生产工艺进行升级完善,重新定位产品端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建业分析,对行业发展而言,市场将会淘汰一批落后且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在新国标的推动下,各企业都会提升酿造工艺水平,加大对生产技术的改造力度,采用标准化手段完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线产能和产品质量,并按照不同产品的标准进行包装与定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院长蔡旭平在谈及桂酒未来发展时透露,此前,自治区有关部门已先后发布《广西桂酒(白酒)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和《关于振兴桂酒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从行业规模、企业规模、产品打造、品牌建设、产区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桂酒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并加大了对广西白酒企业转型和提升的扶持力度。
“广西白酒企业应当抓住振兴桂酒政策扶持的利好优势,抓住新国标引领产业新发展的时机,谋求发展。”蔡旭平认为,广西白酒企业应充分认识标准对于规范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积极关注和参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的编制、修订等工作,有效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同时,结合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酒类特点,建立健全白酒标准体系、白酒质量追溯体系和管理体系,以技术为核心,不断提升成品酒质量和档次,推动桂酒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孔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