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养老诈骗虚假广告案浅析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8月18日 A4版)

  近日,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案值高达2958万余元的涉养老诈骗犯罪案件。自2019年9月起,被告人韩某某伙同其他25名被告人,利用互联网等媒体,针对患有糖尿病、偏瘫、脑血栓等疾病的老年人群体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诈骗人员将通过广告获取的患者信息转给同伙儿。
基本案情
  同伙儿冒充“辽沈中医”“辽一中医”医院的医师、主任,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诱使被害人高价购买成品药。诈骗人员将销售成功的被害人信息交给配货员,配货员将药品通过快递寄出,被害人以货到付款的方式签收药品。之后配货员将被害人信息交给售后人员,售后人员冒充医院医师、主任等身份,主动打电话联系被害人,用事先准备好的话术等与被害人沟通,并将被害人信息推荐给冒充院长、专家等身份的诈骗人员,诈骗成员通过相互配合骗取被害人信任,诱使被害人高价购买提前准备的低价药品、汤药,实施诈骗犯罪。其中,被告人王某父子为其非法提供汤药制剂10万袋,非法获利110余万元。
  被告人韩某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谷某某等25人分别被判处3年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提供制剂的被告人王某父子犯妨害药品管理罪,分别被判处5年、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评 析
  犯罪分子以互联网为媒介,利用老年人长期受慢性病困扰,甚至卧病在床,有病乱投医的心理,依照统一的诈骗流程,虚构药效,冒充医师、专家、院长身份,对老年人进行虚假宣传,打着“卖药包治”的幌子实施养老诈骗犯罪。近年来,诈骗犯罪逐步由线下向线上发展,养老诈骗犯罪也呈现出犯罪场景网络化、犯罪手段多样化、受害对象涉众化等特征。从严打击养老诈骗犯罪,有效净化社会环境,才能最大程度提升老年人安全感、幸福感。
  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发布警示:以“养老帮扶”“包治百病”“扶贫专项”为名进行的电话、广告推销,即使打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幌子,也不可轻信。碰到送鸡蛋、杯子等小礼物并承诺支付高额利息、办卡享受高额补贴、入住养老公寓享受优惠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资的,大多是骗局。
  在此提醒老年人,不信谣言,不贪小利,不轻信推销,及时寻求子女、社区的帮助,通过合理渠道了解真实信息。遇到诈骗不要慌,及时报警留存证据,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养老钱”“救命钱”,为晚年留一份保障,为子女留一份安心。

□王 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