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准碳测量 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热工所副所长、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3月16日 A1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对碳计量数字化转型作出部署。计量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林鸿进行了专访。
  记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计量技术对实现“双碳”目标能起到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碳计量技术在世界上处于何种水平?
  林鸿:计量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民生、工业、能源和科技等方面发挥着“度量衡”的作用。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碳数据是推进碳减排的基础,也是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行碳交易、征收“碳关税”的焦点。碳数据质量,关系到我国在国际谈判中的主动权,也关系到我国企业的公平发展权和国际竞争力。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计量的“度量衡”作用,保证贸易公平,实现碳数据的国际互认。
  我国碳计量技术一直与美国、欧盟等的相关组织保持紧密联系,目前在碳计量技术领域处于同一梯队。2007年,我国开始在碳交易领域布局投入力量,围绕碳标尺、碳交易、碳市场公平性、城市区域碳排放实时清单和国家碳清单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碳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工作开展得也比较粗放,计量部门未能接入碳市场和国家清单工作,造成计量对国家碳数据支撑脱节的问题。
  记者:此前,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对碳计量数字化转型作出部署,强调推动相关计量器具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建立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全面助力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双碳”战略目标。您认为应如何推动碳计量数字化转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在计量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有哪些建议?
  林鸿:低碳转型需要经济引导,通过碳交易市场、碳税、碳标签、碳关税等方式,鼓励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所有贸易交接过程都离不开计量,计量是贸易交接过程的一杆“公平秤”,能够促进各种政策和制度的良性发展。
  碳计量数字化转型具体体现在积极倡导先进碳测量技术,例如排放源精准测量、激光雷达、小区域反演、不同尺度城市和城市群反演测量等相关技术,以此支撑我国碳市场和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质量,达到“报告的1吨即为排放的1吨”的国际要求,实现国际互认,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
  建议强化国家级计量科研机构在碳测量方面的带头作用,通过加强碳数据核验工作,全面提升我国碳数据质量。加强碳排放测量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已经领先的科
研成果落地转化,以此为抓手促进国家高端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长远获得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议碳市场中电力等行业碳排放量核算采用烟道直接测量。这样,既可以实现碳数据准确、可溯源、不易篡改,达到“报告的1吨即为排放的1吨”,又能实现碳排放的实时报告,解决现有核算方法“一年一算”的滞后问题。
  建议利用先进碳测量技术核验我国重点区域碳排放量,做到摸清底数、精准管控,实现碳数据国际互认。
  记者: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四年来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林鸿: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发挥郑州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综合优势,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9年共建成立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郑州中心),其主要职能是用计量学方法和技术开展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相关领域的计量研究,并实现成果转化。
  亮点工作一:实施城市碳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工程。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在郑州建立国内首个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时空精准计量监测系统和示范工程,充分发挥自主研发的先进碳计量技术优势,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工作顺利进展。郑州作为我国代表城市加入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碳智慧试点城市,支撑生态环境部企业和城市碳监测试点工作,为提升我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确保我国碳清单国际互认并掌握碳减排谈判的主动权打下基础。下一步将继续完善郑州市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细化城市反演结果,优化监测平台系统,以“郑州模式”为起点,逐步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应用。
  亮点工作二:国家烟气流量实验室建设。2019年12月底,国家烟气流量实验室,如期搬迁至郑州高新区并投入使用。这样实验室,目前在全世界,只有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拥有。在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上,目前都与美国在同等技术水平上。该实验室能够解决目前环保管控和碳市场数据质量的核心问题。今年6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在此烟气流量实验室基础上,挂牌成立联合实验室,形成企业烟道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全国最高的计量校准能力,为全国提供量值溯源保障,构建以郑州为量值源头并且辐射全国的烟气流量量值传递体系,打造环保“郑州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碳交易中企业排放量数据的“报告的1吨即为排放的1吨”。
  亮点工作三:实施及运行重大仪器设备“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实验室系统”。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联合研制的“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实验室系统”已投入使用,并在北京冬奥会大气质量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该系统将在郑州示范应用,形成排放可视化监测和数据分析模式,并把相关技术在郑州就地产品化。
  亮点工作四:高端装备和仪器研发。通过集成创新,研究开发出了以光腔衰荡光谱仪、烟道排放量现场校准仪、激光雷达等为主的一批高精度高端测量仪器和装备,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

□本报记者 李秋菊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