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事关民生 标准规范提升质量

——通武廊医疗卫生协调联动标准化试点建设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3月23日 A7 版)

  3月1日,通武廊医疗卫生协调联动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验收会在北京市通州区国际财富中心举行。经过一天的材料审核和现场查验,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试点项目选项合理、内容科学、普遍适用,达到了预期效果。最终,该项目以102.5的总分顺利通过评审。试点将有效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促使通武廊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锚定方向 共话标准化协同发展
  2020年以来,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牢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的战略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区域融合与服务提升。
  三地在标准化战略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周密研究、深入挖掘,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为依托,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以“标准化+公共服务”为构思,以疏导医疗堵点为方向,以高发的糖尿病等慢性病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三地医疗服务水平标准化同质化均等化。

高度重视 统筹各部门实施到位
  作为国家首批、天津首个公共卫生标准化试点,通武廊医疗卫生协调联动标准化试点受到了武清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项目获批以来,相继被列入武清区委深化改革重点项目、武清区政府重点工程,连续三年被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按照问题共商、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原则,当地统筹市场监管、发改委、卫健、财政等部门和各试点医疗机构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切实推进项目具体实施。
  试点建设以来,各成员单位坚决落实三地联席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主动对接、形成合力,以“利民事业、丝发必行”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开展各项工作。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作为、牵头推动,发改委跨域协调、深化合作,财政部门挖潜增效、确保投入,卫健部门带领区人民医院和6家基层医院全力推进,克服场所迁址等多重困难,按照实施方案争进度、求实效,确保试点项目顺利落地。

主动作为 建设高标准协同体系
  武清区充分发挥试点建设承担单位作用,三年来累计组织召开三地联席会议5次、专题工作会8次,在中科院等技术机构支持下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法律法规、规划标准文件147项,形成三地代谢性疾病基本公共服务协同项目清单,组织标准遴选2轮,制定标准20项。三地累计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三地“一个中心、一套标准、一站服务”的代谢性疾病诊疗新局面,发挥了先行先试作用。
  通过三年的试点项目建设,通武廊三地建立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标准化长效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实施和改进长效框架合作机制,以代谢性疾病协同诊疗标准化为突破口,制定了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协同标准,紧扣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兼容。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病例共享和网络会诊,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疗质量,节省患者成本,三地累计接诊1.1万人,患者满意度由试点前的93.09%提升至98.83%。

创新发展 构建新模式服务民生
  为进一步落实各项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就诊需求,武清区优化场所布局,推动6家基层医院合理布局、辐射全区,打造“就诊半小时车程圈”,构建服务民生新模式。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武清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实现“挂号—体检—化验—诊疗—取药”无缝对接和诊疗费用跨区域结算功能。中心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患者400余人、随访1100余人,获得了试点考核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公共服务事关民生,标准规范引领质量。下一步,武清区将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通过坚持不断深化公共服务项目成果,逐步实现区域民生水平整体提升,不断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和社会满意度。

□武 轩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