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和平走出乡村振兴“茶之路”
本报讯 布叶春风暖,幽丛半吐芽。并手摘芳烟,盈筐白日斜。时值春茶开采之际,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各家茶园里,茶农们正抢抓时令,忙着今年的春茶“第一采”。只见她们双手一捏一提,腰间的茶篓里就多了几片春天的“青绿色”。
在和平镇的瑞茗茶场,负责人林开雪正忙着向客商们介绍制茶流程。作为土生土长的和平镇人,同时又是长兴县农业界别政协委员,林开雪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感情。2015年,他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的服装厂生意,返乡加入到种茶行列中。目前,他经营着茶山380余亩,茶厂房面积达1500平米,年茶叶加工量达10吨,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近年来,瑞茗茶场把乡村振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脚点,探索建立“品牌拉动、产业带动、科技驱动”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周边茶农提供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等一系列帮助。瑞茗茶场创新应用“茶叶萎凋一体化设备”和以电代炭“碳素茶焙笼”技术生产红茶,带动周边187户农户增收700余万元。
其实,瑞茗茶场只是和平镇通过发展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镇依托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成为当地有名的产茶大镇。目前,和平镇23个行政村中,有18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全镇共有茶园8万余亩,仅2022年,和平镇茶叶产量就高达500吨,销售额达10亿元,茶产业也成为和平镇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和惠民产业。
多年前,当地农民刚开始种茶叶时,基本上都是“跟风式”种植,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品质分级标准,也没有形成当地特色品牌。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之下,种植茶叶带来的收益并不算高。
为了提升白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从“产茶大镇”到“产茶强镇”的转变,长兴县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行动,上门服务,将优惠政策和先进理念技术传播到村民的家门口。在市场准入方面,及时为规模较大的茶农办理“个转企”营业执照,鼓励做大做强、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在生产模式方面,鼓励茶企开展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加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品牌形象方面,开展茶产业“品牌建设”帮扶行动,指导和协助茶农申请注册自己的茶叶商标,帮助茶农打造自有品牌、强化品牌管理。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共指导和平镇100个茶企申请茶叶商标138件。同时,开展打击茶叶市场侵犯知识产权和冒充产地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侵犯本地知名茶叶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和“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和平镇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套“组合拳”下来,长兴和平茶叶吐出了更加沁人的芬芳。和平镇的茶农们聚焦品牌营销,让和平茶叶有了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和平茶叶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百岁爷”“涧霞”“霞幕红”等品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每年新茶开采季,很多外地顾客都慕名而来采购,不少系列的新茶一上市便售罄,茶产业发展势头喜人。
就这样,一片片翠绿的茶叶不仅帮助当地村民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了稳就业、增收入,更是让村民走上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据了解,和平镇茶农平均一年的茶叶收入可达15万元/户。小小茶叶,分量不轻,和平镇的茶农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茶之路”。
□孙建新 郭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