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论坛在京举办
本报讯 (记者 宿志红)5月7日至8日,2023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论坛在京举办。
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的安全关系到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我国对特医食品实行最严格注册和监管,全国特医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对于特医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特医食品安全、营养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特别是特医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包括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加强营养健康科普宣传,为特医食品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建议企业注重产品研发创新,尤其是加大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精准营养、评价效果等方面的研发投入,研制适合中国人体质、生理和代谢特点的特医产品,以创新引领发展,提升产品品质。
据介绍,截至4月底,我国共批准108款特医产品,其中79款来自34家境内企业,29款来自12家境外企业。按产品类别分类,包括特医婴儿配方食品38款,全营养配方食品29款,非全营养配方食品40款,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1款。2019年、2021年、2022年抽检合格率均为100%,2020年完成1117批次的抽检,一批次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已责令企业整改。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挑战:国产特医食品研发投入少,缺少功能证据,创新度不够;法规、监管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临床试验可行性较差,进口产品现场核查效率有待提高;相关特医食品品类和注册单品未纳入国家医保编码系统,缺少肿瘤特医配方使用的规范和收费标准;肠内营养品(药品)与特定食品双轨制并行不利于特医食品发展。“特医食品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正视和应对挑战,拓宽发展思路,找准定位,以科学创新为驱动力,扩大临床应用,才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陈君石说。
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会长张冀湘表示,我国特医食品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全行业要凝心聚力,汇集政府、专家、行业等专业力量破解特医食品行业面临的痛点、难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