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聚焦“通用+专业”融合应用提升监管效能
近年来,云南省市场监管局紧扣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总要求,聚焦“通用+专业”融合应用,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切实提高监管效能。
归集信用信息,夯实数据赋能基础。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按照“应归尽归,全量归集”要求,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全面、及时归集市场监管系统企业登记注册备案、日常监管等10类基础信息。整合归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市场监管重点领域、专业领域12类企业信用风险信息。有效归集其他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抽查、信用评价等涉企信息,实现与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省人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省投资促进局、省税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省烟草专卖局等多个省级部门监管数据实时共享。目前已全量归集市场监管系统企业风险信息6328.33万条、省州县3709个部门的涉企信息787.11万条,为企业信用风险精准画像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管理系统,构建通用指标体系。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坚持“统一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理念,于2022年3月16日建成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系统。按照全国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第一版),构建包含5个维度、25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的云南省“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对全省现有112.21万户企业自动分类,分类结果每月动态更新,并全量推送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与抽查对象名录库对接。将“双随机”监管结果共享至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动态更新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同时,与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业务系统对接,建立信息归集、分析加工、共享应用的闭环模式,实现监管数据赋能、信用科学赋能。
强化融合应用,推进专业领域全覆盖。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专业领域监管有效结合,构建“1+N”专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体系,推动药品生产流通、化妆品生产、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特种设备、计量、认可检测、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全领域分级分类监管。2022年,完成食品生产企业、特种设备获证企业、直销企业、食品经营企业、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5个专业领域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建设。2023年,着力建立化妆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企业、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磷肥生产企业、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和专利代理机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实现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全覆盖。
强化结果应用,推进风险监测预警。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坚持“共享共用”原则,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计划时,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2022年该局按照3%的企业抽查比例,对全省27913户企业结合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双随机”监管,问题发现率显著提升。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