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家“生鲜灯”改造农批市场顺利完工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9月06日 A2 版)

  本报讯 (记者 李 翔)作为北京市海淀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同时也是京西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锦绣大地市场日前顺利完成1600余盏“生鲜灯”改造,成为全市首家完成“生鲜灯”改造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其他市场“生鲜灯”改造提供了范本。
  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2月1日起施行。《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这里所指的照明设施便是俗称的“生鲜灯”。
  一段时间里,“生鲜灯”作为“美颜神器”在各大市场随处可见,不少商家为了使肉质看起来更鲜美,果蔬看起来更鲜亮,便使用“生鲜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办法》公布以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向全区13家食品集中交易市场进行宣贯,要求各市场开办方加快改造、更换符合要求的照明设施。
  锦绣大地市场内“生鲜灯”数量庞大,改造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经多方协作,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对1600余盏“生鲜灯”的改造工作。
  在一处猪肉摊位前,摊主展示了改造完“生鲜灯”后,开灯和关灯两种情况下的照明效果,可以发现五花肉和排骨的色泽基本看不出区别。“在改造前‘生鲜灯’的照射下,鲜肉明显偏鲜艳红润;在更换后的灯光下,鲜肉的颜色看起来更加接近人眼的客观感受。”锦绣大地市场负责人介绍。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市场科负责人表示,目前,海淀区所有农贸、批发市场的“生鲜灯”改造工作均在稳步推进。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强对改造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果。对于暂时无法完成改造、更换的,市场主办方及场内经营者要在销售时向广大消费者做好解释说明,确保消费者知晓情况。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