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保障安全运行 有力防范安全事故

——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浅议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现状和对策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9月19日 A3版)

  随着经济发展,特种设备的数量与日俱增,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已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风险点之一。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特种设备16.65万台(在用14.5万台,停用2.15万台),同比增长9.22%,涉及使用单位2.39万家。如何更加有效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有力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是当前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
基本情况
  近年来,绍兴市市场监管局按照“问题导向、风险管控、数字赋能、安全托底”工作思路,提升监管能力,创新监管机制,严控风险隐患,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全市现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取证人数665名,人机比1∶2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1∶300),保证每万台特种设备至少配备1名A证监察人员、每个基层所至少配备2名B证监察人员。绍兴市市场监管局通过重构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立法明确监管职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着力破解特种设备监管难题。该局升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新明确17个市级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职责,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现高风险处置率100%,落实“两个规定”企业主体责任体系,推行“四单一网”工作法,形成多元化共治格局。2023年上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521人次,检查特种设备10314台(套),整改事故隐患2243项。
存在问题
  随着设备数量逐年递增、风险隐患点增多、公众关注度提高,日常监管仍然面临着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难、监管效能不高以及基层监察能力不足等问题。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从设备本质安全看,全市目前在用热电锅炉共99台,数量居全省第三。另外,随着近几年全市化工、印染产业整体跨区域搬迁,存在新装、改造、移装的反应釜、染色机(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未及时办理使用和变更登记等现象,增加了承压类设备的监管风险。大部分企业习惯于检验机构到期提醒,提前申报检验的意识待增强,个别设备存在未经检验运行的问题。从安全管理制度看,虽然大部分企业了解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但管理制度与实际运行“两张皮”。部分企业对实际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落实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不到位增加了事故隐患。
  日常监管效能有待提升。从监管模式看,各部门、各层级布置的检查任务重叠,涉及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保障,系统内外各种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缺乏统筹安排,检查全覆盖难以真正到位。从监管重点看,日常监察对象主要是登记在册的企业和设备,对于只履行告知程序未办理使用登记的待用设备,以及长期停用后未经检验合格就擅自重新启用的设备难以实时动态监管。
  基层监察能力仍显不足。从履职能力看,虽然近两年新考取安全监察员证较多,但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与特种设备安全保障高要求之间仍存在差距。从履职意愿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履职风险高,基层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专业人员从业意愿不强,整体监管能力亟待提升。
对策建议
  面对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察能力水平,多方协力守牢安全底线。
  增强企业主体意识。一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以特种设备“两个规定”施行为契机,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形成“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风险管控长效机制,从源头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紧盯“关键人员”,依托“安全生产月”和特种设备“百千万”培训工程等活动载体,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等“五进”宣传活动,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创新安全监察模式。一是用好数字化监管手段。深化“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系统应用,加强特种设备从制造、销售、安装、使用、检验、报废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加强“浙江特种设备在线”“检务通”“互联网+监管”执法平台三个应用系统数据互通,对检验发现的风险隐患,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检查”联动,确保闭环整改。二是推行分类分级监管模式。用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类评价机制,逐步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由监管设备向监管企业回归。
  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一是贴合监管实际开展业务培训。二是提升工作能动性和执行力。用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尽职免责”机制,有效保护监管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综合三处 潘波
绍兴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 韩霏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