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三提升 构筑安全屏障

——浙江多措并举坚守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底线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9月28日 A5 版)

  浙江省积极探索加强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构筑食品安全屏障,切实保障集中用餐群众饮食安全。目前,全省学校食堂100%建成“阳光厨房”,100%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全省建成养老机构食堂1618家,且养老机构食堂食品经营许可持证率达100%;今年已将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工程。

强化政策引领 提升保障机能
  浙江通过政府保障、资金支持、考核推动来进一步筑牢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防线。
  强化政府保障。将学校食堂和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工作纳入省市县政府民生实事进行推进。
  强化资金支持。目前,省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地方配套学校“阳光厨房”建设专项奖补资金超亿元。各地市积极探索资金补助,激发基层村(社区)对养老机构食堂建设和服务内生动力,如宁波市自2020年以来,先后拨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食堂建设及运营补助近4亿元。
  强化考核推动。积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阳光厨房”纳入各市政府食品安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

强化制度保障 提升自律动能
  在不断推进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同时,浙江建立了专业化管理、风险闭环、社会共治监管等机制,有效提升了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的管控能力,督促集中用餐单位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强准入,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集中用餐单位供餐企业准入管理。养老机构食堂在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食品经营登记)基础上,明确食堂选址、设施布局、功能区划分等方面专业化要求。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堂推行“色标管理”以及“4D”“5S”“6T”等现场管理方法,增强员工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自我管理水平。
  强自查,完善风险闭环机制。统筹推进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的落实。学校食堂100%建立包保关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日周月”制度规范率达到90%以上。养老机构食堂落实食品安全管理“院长负责制”,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全要素全流程风险隐患排查和闭环整改的工作机制。
  强队伍,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开展项目制培训,对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多形式食品安全知识和实操培训,市场监管部门不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员开展线上监督抽考,并将考试成绩在网上公示,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强化数字赋能 提升治理效能
  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在集中用餐及其供餐单位全面推进“阳光+物联”“AI+智控”等数字化场景应用,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平台“统一化”。全省统一建设“浙里配餐”系统,聚焦配送监测、安全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建立“1+3+5+1”体系架构,加快开发上线集体用餐配送全流程智控,赋能集配产业发展;针对学校食堂食安管理,依托“校园食安在线”数字化平台,包括主体管理、后厨阳光、监督管理三大应用场景,实现全域覆盖、上下贯通的校园食品安全全周期管控、全过程防控、全方位应用数字化治理系统。
  管理“集成化”。通过全面贯通食品经营许可、行政执法平台、食品抽检平台、案件查办平台、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浙食安”“浙食链”等系统数据,构筑从农田到餐桌一体化的集体用餐单位食材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全面推行养老机构食堂和学校食堂的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和定点采购,着力实现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
  后厨“阳光化”。按照“省里统建、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思路全面推进“阳光厨房”建设。联合相关部门统一制定“阳光+物联”建设标准,“阳光厨房”摄像头覆盖原料清洗、切配、烹饪、专间、餐具消毒等关键控制点,并明确视频清晰度、信息保存时间等要求;“物联感测”能够实现对专间温度、紫外线灯消毒、餐饮具消毒、留样冰箱温度的实时监测。目前已实现15558家学校食堂、53家校外学生供餐单位、试点地区养老机构食堂后厨“阳光化”,视频画面清晰、无遮挡,视频存储不少于7天。

□哲 闻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