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发力以“质”赋能 打造全国知名石油机械产业基地
盐城市是江苏省石油机械重要规模型生产基地,拥有石油机械产业生产制造规模企业275家,已形成从上游的锻钢、铸造到终端产品石油钻机、抽油机、采油树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22年,石油机械产业成为盐城市23个重点产业链之一。
今年以来,盐城市市场监管局主动跟进全市“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个重点产业链,开展石油机械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推动盐城市成为全国知名的石油机械产业基地。
加强组织领导,绘制质量立业“全景图”
搭班子,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盐城市政府印发《石油机械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将产业链质量提升工程纳入《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质量工作考核重要项目,建立55项任务清单,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定目标,明确质量提升方向。在盐城市石油机械行业实施“12368”全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其中,“1”即建立一个质量技术专家成员库;“2”即绘制产业链全景地图和质量瓶颈图谱;“3”即制定企业需求、质量攻关和质量提升3张项目清单;“6”即到2025年,要实现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1.5%、质量攻关重点项目10个、争创各级质量奖和“江苏精品”20个、“苏质贷”融资见效率85%、企业质量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制度覆盖率100%、质量基础设施覆盖率100%共6个目标;“8”即实施质量攻关、比对、合格率提升、品牌发展、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提升战略合作、安全风险防控、人才强链共八大工程。
摸底子,构建梯队培育体系。开展产业质量技术专题调研活动,对362家相关企业逐一走访,建立产业链质量提升企业名单、产业链地图和产业链质量瓶颈图谱等“一单两图”,明确了产业链共9大类275家质量提升企业的分布区域和重点产品质量阶梯位置,梳理了质量技术、质量管理等质量瓶颈代表性问题72个,为推动质量提升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厚植发展优势,激活质量强链“新引擎”
提升产业链质量核心竞争力。指导江苏宏泰石化机械有限公司设计研发175MPa平板阀,成功通过阀体强度试验,率先适应国内油田开采耐极端压力的工况。推进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 一期扩建工程9号储罐顺利完成水压试验,成为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LNG储罐主体工程。组织相关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及以上质量奖项,共获得29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8个江苏质量信用AA级以上企业等荣誉称号。在第七届全国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大会上,建湖县被授予国家级“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
夯实产业链质量基础支撑力。大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建成江苏省首家“苏链检”技术服务专家工作站,加强与中国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CQC、DNV等知名检测认证机构的战略合作,共取得石油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成果30余项,帮助企业获得质量、能源、环境等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13张,出具检测报告1658份,减免检验检测费用90万元,落实“苏质贷”融资3.5亿元,服务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增强产业链质量创新驱动力。组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石油机械质量技术专家库,成立石油机械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和石油装备产业技术委员会,建立石油机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评定技术职称430人,有力促进人才强链,帮助企业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聚力纾困解难,打通质量兴企“中梗阻”
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围绕管道阀门、节流管汇、采油树等产业链主导产品,针对企业反映的447个质量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仔细梳理、剖析制约因素,从材质、结构、设计等方面列出问题清单,组织各地挂图作战、限时解决,有效推动企业排除“成长中的烦恼”。
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压紧压实石油机械企业主体责任,积极落实企业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制度,在市场准入、风险监控、监督抽查、缺陷召回等环节强化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今年以来,开展石油机械产业专项质量监督抽查和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60批次,对抽检不合格企业全部实施整改闭环。
为中外合作“牵线搭桥”。聚焦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跨边贸易合作,在国家石油机械产品质检中心(江苏)正式成为中石油华北油田“入网供应商”的基础上,组织全市石油机械产业链重点企业参加“江苏品牌产品丝路行”暨第六届埃及石油展览会活动,现场签约订单达1000多万美元,助力全市石油机械产品立足“引领全国”、主动“走向国际”,有效形成以质量为核心的对外竞争新优势。
□江苏省盐城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 顾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