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企业质量“软实力”变成金融“硬资产”

——广东省江门市开展质量融资增信探索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12月07日 A6 版)

  □9月19日,在江门市“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市场监管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质量强市+金融赋能”推动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标志着“侨都质量贷”正式引入政府风险补偿机制。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开展质量增信融资探索,积极引入金融“活水”赋能制造业当家。在2022年首推“侨都质量贷”特色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江门市今年陆续在全省率先推出4个“侨都质量贷”特色金融产品,并在全国率先对首席质量官及其所属企业给予专属金融扶持,率先在“质量贷”中引入政府风险补偿机制,将企业质量品牌“软实力”转化为信用金融“硬资产”,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
  自今年3月推出以来,“侨都质量贷”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质量金融贷款6.87亿元。截至2023年9月底,质量增信融资服务白名单内企业贷款余额513.1亿元,同比增加91.78亿元;已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5%,比去年同期下降15.86个基点。该做法及成效获市场监管总局、省局的充分肯定,认为是一项实实在在助力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构建体系 推动质量信贷“产品化”
  江门市质量强市办牵头建立“政府搭台、部门联动、银企唱戏”长效机制,积极构建集质量、品牌、标准、专利等要素于一体的融资增信体系。同时,联合有关成员单位筛选确定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大禹奖等28类含金量高的质量品牌企业4428家次,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可调整的白名单,联合相关质量主管部门统一梳理企业“质量画像”核心要素,与银行信用评价体系联动对接,将企业获得的各类质量品牌荣誉等情况纳入“企业竞争实力分析”指标体系。江门市质量强市办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中国银行江门分行等金融机构,量身定制“质量贷”特色金融产品,多次向省行申请给予质量品牌客户最高授信额度和最大利率优惠,设置信贷全流程绿色通道,实施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三优先”,促进授信业务快速落地。

提质扩面 推动质量信贷“普惠化”
  江门坚持制造业当家,兼顾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结合实际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纳入“侨都质量贷”金融支持白名单。白名单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90%,中小型企业占比98.31%。今年8月,江门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中存在的缺乏抵押物、不良贷款率高等问题,推出小微企业专属“质量贷”产品,在普通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提高免抵押贷款额度、加大贷款利率优惠力度,直击小微企业贷款的痛点堵点。
  同时,强化企业质量提升内生动力,对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的首席质量官及其所属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产品,为其提供住房按揭贷款差异化利率优惠、“租赁住房定制”产品、购车出行服务定制等专属金融服务,激励首席质量官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培育壮大质量人才队伍。

分级分类 探索质量增信“可量化”
  根据质量荣誉含金量及融资授信信用评价指标,江门市对28类质量品牌分类分级,并给予差异化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优惠,其中获国家及省级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的10类企业定为一类标准企业,获江门市级政府质量奖、粤字号农业品牌企业等荣誉的7类企业定为二类标准企业,获江门县级政府质量奖、任命首席质量官企业等荣誉的4类企业定为三类标准企业,对一、二、三类标准企业分别给予1亿元、5000万元、3000万元的纯信用授信金额,以及LPR减点40、30、10的利率优惠。此外,对荣获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获奖企业,还可单独给予最高达2亿元的纯信用授信金额。

完善机制 实现贷款风险“共担化”
  江门市出台《“质量强市+金融赋能”推动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率先在“质量贷”中引入政府风险补偿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侨都质量贷”系列金融产品纳入江门市中小企业“政银保”融资项目及科技企业“邑科贷”风险补偿资金,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共同为贷款企业的经营风险把关,共同分担违约风险,减轻银行坏账的后顾之忧,银行放款更安全、企业贷款更放心,为江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伍莉莉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