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发布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4月27日 A1 版)

  本报讯 (记者 马 嘉)4月26日下午,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同志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对《报告》进行解读。
  《报告》分析了2023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从顶层设计、法律法规、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监管服务、宣传引导、国际合作7个方面全面阐述了2023年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报告》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发布,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了解。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0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63.8万件,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3万件。注册商标438.3万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13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5842家,核准以地理标志注册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201件。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892.39万件,同比增长40.46%,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量249.52万件,同比增长35.9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报告》提出,中国将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则,与世界各国一道,团结协作、携手共进,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为世界经济复苏、共创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据了解,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开展重点治理,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知识产权执法的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4万件,移送司法机关1376件。
  同时,针对直播带货这一新模式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连续多年开展相关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取得积极成效。一方面,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持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着力规范直播带货等网络经营活动秩序,依法惩处直播带货等领域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针对直播带货的特性和突出问题,尤其是广大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平台管理、营销行为,明确“谁在带货”“带谁的货”,牢牢守住营销底线。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