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摆渡车“宰客”当休矣
近日,四川等地出台关于加强景区价格管理的措施,其中提出对偏离成本、价格过高、消费者反映较强烈的景区交通工具票价予以重新核定,降低价格,不得通过景区交通工具谋取过高利润,引发网民一片叫好。
今年暑期,各地旅游市场活力迸发,“热”力十足。然而,有的景区故意把大门及游客接待中心设在远离景区的地方,有的景区将摆渡车运营时间与景区开放时间“巧妙”错开……依靠摆渡车花式“创收”,已成为个别景区的惯常操作。
不可否认,一些景区是出于环境保护、安全保障、交通限流等现实考量,但若偏离成本,设置过高价格,甚至强制要求游客乘坐收费摆渡车,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增加了游客的经济负担,很难不让人质疑景区在花式“圈钱”。
摆渡车只是服务游客的工具,而不是景区“宰客”的道具。景区大门远离景点,难免成为让游客满意度降低的“心墙”。景区应以提升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出发点,提升游客良好游览体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口碑。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跟每一名消费者密切相关。景区可以创收,但要让游客钱花得“物有所值”。如果总用小聪明“套路”游客,不仅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引起广大游客的反感和抵触。
近年来,随着游客对旅游质量和体验感日益重视。此次四川等地回应游客诉求,要求从严核定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交通服务价格,整治景区不合理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及增加游客配套交通费用负担等“宰客”行为,为相关景区作出了示范,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徐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