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推动民营经济“拔节向上”的强大力量

——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8月01日 A2 版)

  盛夏的江西省南昌市,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正铆足干劲、热火朝天地生产经营,处处涌动着民营经济“拔节向上”的热烈气息和发展活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实力量。近年来,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涉企服务作为重要任务,积极营造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安商护商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行惠商富商的硬核举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重商亲商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有企业。
  去年4月,国盛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迁至南昌市西湖区。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专人与企业经办人沟通联系,告知企业登记所需材料,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企业承诺补齐材料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进行容缺办理,并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了企业的变更登记。
  国盛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顺利落户,只是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昌市大力推行线上线下一次办、准入准出快速办、全套流程免费办、营业执照集中办、跨市迁移不见面办,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极速开办、极简变更、极畅退出、极优服务”的开办企业新模式,入选江西省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截至目前,南昌市网上可办率达100%、实际网办率达96.72%,在全国率先推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登记,在全省率先将全流程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并提供企业开办(变更)大礼包,真正实现了企业开办“一环节、半日结、零成本”。

安商护商 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堵点
  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对民营企业多关注、多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一次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南昌市某超市销售的香蕉中吡虫啉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进一步调查发现,当事人已经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涉检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来源。秉持谦抑审慎原则,执法人员对当事人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让企业深切感受到执法的温度。
  近年来,南昌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先后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从轻行政处罚清单、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和少用慎用行政强制措施清单,为企业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牵头作用,积极探索“一业一查”监管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整合对同一业态经营主体的抽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加强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服务资源有效融合。今年1月—5月,全市通过转让唤醒“沉睡”专利1496件,通过质押自主知识产权获得贷款4.95亿元。

惠商富商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近年来,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作为关键环节,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民营企业修炼内功、改革创新、传承发展,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南昌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强市工作格局。相继出台《南昌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邀请质量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质量义诊”,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树立了一批抓质量、创品牌、优服务的标杆企业。
  企业标准化工作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指导帮扶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截至目前,发布市级地方标准11项,8家企业的27项标准获国家标准“领跑者”称号,12家企业的23个标准入选江西省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8项标准获得首届江西省标准创新贡献奖。
  水积而鱼聚,木茂则鸟来。南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强化“一盘棋”思想,把握“点和面”关系,坚持“立和破”并举,全面推动各项创新举措落地见效,为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与智慧。

□本报记者 周 妍 通讯员 陈 慧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