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制造业大市强“链”记
浙江省台州市是长三角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全市拥有超百亿产值产业集群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68个、制造业企业近16万家。
当下,制造业大市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面对这一时代新考题,台州市的答案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等10条标志性产业链,全力打造“链长牵头+链主引领+要素聚能+创新驱动+全链协同”的“质量强链”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做强产业链,对我市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可以说牵住了‘牛鼻子’。比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269亿元,拥有80多家产业链企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产值124亿元,拥有1200多家产业链企业。”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要素聚集,激活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动能
“链长制”政策支撑。台州市实施“10+X”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市领导担任“链长”,将产业链质量变革纳入重点任务,每个季度专题研究推进。建立“政策性奖励+过程性帮扶”全方位政策保障支撑,设立“质量强市”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政策性奖励。首创质量提升公共服务项目,每年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过程性帮扶,聘请质量管理专业服务团队,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化质量服务。
“一站式”平台服务。围绕标志性产业链统筹布局,台州市建成18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实行质量服务“一站式”集成、专员专窗负责、线上线下一体化制度。率先制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获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优规则”成果,并入选2024年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增值化”融资增信。构建以质量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质量融资增信体系,在全国首创“质量贷”融资增信产品,将质量、品牌、标准、认证认可等作为企业贷款信用评价和授信额度关键参考因素。目前,全市产业链质量金融授信达250亿元。同时,打造“产业链+质量创新+政银合作”多跨协同新模式,创新“强链贷”金融产品,优化产业链质量金融服务。
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
质量技术攻关“强链”。台州市全面开展产业链质量调研,主动“问诊”企业在质量方面面临的困难,“一链一图”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一链一策”制定质量提升方案,“一链一批”实施质量攻关项目。聚焦梳理产业链质量状况和关键质量问题,推进“政产学研检”协同、“诊检培攻导”融合的质量帮扶和技术攻关,打通产业链质量堵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点。
标准专利融合“稳链”。在浙江省首创专利与标准融合发展,76家专利标准融合发展示范优势企业入选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国家试点。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技术标准创新联盟,推动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发展模式,抱团解决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
数智赋能增效“提链”。台州市积极探索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创新,发布全国首个缝制设备产品质量数字护照,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追溯管理体系。针对模具离散化制造的痛点问题,建立“模来模往”协同制造平台,打通上下游资源对接渠道,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10%,生产周期缩短20%,质量合格率提高5%至10%。
全链协同,联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
“我们鼓励龙头企业向上下游供应商传导先进质量管理理念,牵头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质量一致性管控、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推动产业链质量协同提升。同时,鼓励标杆企业开放共享质量基础设施,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比如,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银轮商学院”质量培训基地,免费为产业链1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培训、提供质量管理帮扶;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成立“凯华模具产业学院”,实行校企联合授课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开放共享高端模具制造设备和智能制造单元,免费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模具质量管控等培训。
此外,台州市在10条重点产业链,分别成立相应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建立行业规范,积极发挥协会作为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者、品牌培育者、标准化组织推动者、质量管理工作参与者、质量信用建设推动者的作用,合力推进产业链质量提升。
□本报记者 陈和华 通讯员 孙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