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智”而上 监管向“新”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全业务系统综述
市场经济的浩瀚海洋中,公平竞争是指引航向的星辰。
近年来,经营者集中数量不断攀升,成为市场活力迸发与竞争格局演变的缩影,也为反垄断监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智慧”转型,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提升监管效能,已成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议题。
随着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市场监管总局以先进信息技术与创新管理理念扬起智慧监管的风帆,3年来,先后建立起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审查系统、经营者集中附条件监督执行系统、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办案系统,实现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审查、附条件案件监督执行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调查全业务流程线上闭环管理,为提高审查效率、维护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释放市场创新潜力和活力提供重要保障。
以“智”打造“新”服务
“系统里有我国经营者集中审查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企业在申报工作的准备阶段,只需要登录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就可清晰了解反垄断审查要求,更有针对性地准备材料,极大方便了我们的案件申报工作。”提到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律师胡铁热切地说,“在提交申报当日,就可以查询到审查人员及所在处室、联系方式等信息。案件审查流程中涉及的所有文件,包括补充材料、受理通知、审查决定等,都清楚地在系统中展示出来。审查有新进展,系统还会贴心地同步发送短信提醒查看。在案件审查结束后,可以一键导出全部申报材料,方便进行归档。”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将案件办理情况在系统内留痕,对申报材料和审查信息加密传输和储存,确保用户登录安全、数据存储安全、用章符合规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合规总监符薇表示:“提交申报后,审查进度公开透明,方便查询。系统能保障我们上传数据材料的安全性,企业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场监管总局通过“智慧”之手,优化经营者集中审查流程,用公开透明的执法稳定企业预期,服务企业投资并购。以“智”赋能,市场监管工作正向更高级别的现代化、智能化迈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以“智”提升“新”效能
“十三五”时期,经营者集中申报量较“十二五”时期增长86%,而审查效率大幅提升,审结量同比增加92%。“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增强数字赋能,可实现便捷申报、智慧审查的政企双赢效果。”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二司工作人员介绍说,“在系统的总局端,案件分配依照是否商谈、涉及行业等条件逐一进行智能判断,在收到申报的同时即可将材料自动分配到相应审查处室。在审查关键环节,系统设置定时提醒功能,提示审查人员加快办理。在结案阶段,审查决定作出当日,将以短信形式通知到企业,不耽误企业经营活动。此外,系统可依据申报材料等生成审查报告和审查决定基本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便捷度。”
系统改变了以往人工分配案件的做法,各种法律文书也通过系统及时发至企业,准确性和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对于约占申报总量90%的简易案件,市场监管总局实施“双二十”规定,要求从收到申报到受理不超过二十天、从受理到审结不超过二十天。目前,企业对于经营者集中审查时限有明确预期,打电话催进度、问进展的现象大大减少,审查人员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审查,工作质效稳步提升。
以“智”构筑“新”桥梁
据悉,总局2022年8月1日启动试点,委托北京、上海、广东、重庆、陕西五省(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两年多来,共委托审查经营者集中案件900余件,委托案件占同期全部简易案件的比例达56%。系统通过数字化交互,贯通企业“申报端”、总局“审查端”和试点省局“委托端”,在固化规范业务流程、统一案件申报入口和出口、统一相关文书内容和格式、促进总局和地方协同办案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真正实现了以信息化创造、引领和支撑业务流程。
“在总局的指导下,借助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我们的审查质效稳步提升。”当被问及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的使用感受时,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相关审查人员语气欣喜,“业务系统操作非常方便。我们使用的系统是总局系统的一部分,工作界面与总局一样,我们的审查进度实时与总局共享。审查员根据审查进度进入相应模块中即可完成文书提交,试点省局与总局实现了线上文书传递。系统还为我们提供了历史案件相关市场和市场份额数据查询功能,通过参考这些信息,可确保地方与总局保持审查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审查质量。”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以智慧信息网络构建起连接总局与地方两级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桥梁,完善反垄断执法架构,并以智能化的案件管理与数据分析确保执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助力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进程。
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的工作部署,科学稳慎高效推进反垄断执法,以公平竞争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陆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