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迎检少一半 联合检查占一半

——山东省烟台市搭建“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助企发展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1月09日 A4 版)

  “这样的联合检查真不错,以前通常是各个部门分别检查,有时一周要迎检两三次。”前不久,当山东省烟台市市场监管和人社两个部门的检查人员同时来到烟台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有限公司检查时,公司法务经理杨春柳说。
  改变,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烟台聚焦“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减少企业重复迎检”重要课题,结合山东省“互联网+监管”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涉企检查计划“云匹配”、人员“云打卡”、标准“云告知”、信息“云录入”、问题“云验收”、结果“云共享”、行为“云监督”、事项“云监管”的“八位一体执法监管机制”,创新搭建“涉企联合检查平台”,通过涉企检查计划对比匹配,从源头降低企业重复迎检频率,切实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
  如今,执法人员计划对某家企业进行检查,需要先通过“山东通”App上的烟台市“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提出申请。平台会实时匹配,将同一时间段内针对同一对象的检查计划自动合并,并将检查信息推送至相关检查人员,以便多部门在统一时间开展联合检查。为更好地将检查合并,平台已纳入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环保、文旅、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18个有执法权的部门。
  “涉及这么多部门,要在不影响检查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合并,并不简单。”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审批改革推进科负责人赵国梁说。
  对此,烟台创新推行“主题式监管一件事”,将涉企检查分为“餐饮”“教育”“工业”“建筑”“医疗”“交通”“文旅”7个重点主题,分别由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对接各领域相关部门。对同一监管主题下同一检查对象的检查计划,按照“一家发起、众家响应”的原则,统一开展涉企检查,变“被动匹配”为“主动联合”。同时,建立“白名单”制度,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分类压减检查频次。截至目前,烟台已梳理完成涉企联合检查主题式清单351个,2024年全市涉企联合检查比例提升至71%以上。
  检查次数合并,并不意味着检查内容减少和检查实效降低。
  “我们在平台上嵌入多种智慧监管模型,比如资质到期电子预警模型,可以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警,AI视频行为分析模型可以变现场检查为远程监管,在‘无事不扰’的基础上实现严格监管。”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审批改革推进科工作人员王舒濛说,平台还会对检查对象、事项、时间、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等信息自动存档,实时“云共享”,避免多头重复检查。
  检查的最终目的是要发现问题、消除问题,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生产。聚焦涉企检查信息不透明、不易追溯等问题,烟台推行检查信息“云录入”、检查问题“云验收”,全程云端录入检查信息、线上远程整改验收,避免重检查轻整改、只罚不改和“二次打扰”等问题,让涉企检查有始有终。
  “检查中如果发现需要整改的问题,对于一般性、通过视频图像就能判断整改情况的,执法人员可选择在线复核,平台会自动给企业推送整改任务。”王舒濛介绍,企业在完成问题整改后,将整改情况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上传“涉企联合检查平台”,监管部门采取“云验收”的方式核验,无需再次入企,构建起“线上反馈、线下整改、网上提交、云端验收”的工作闭环,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此外,平台还建立起企业对执法部门的评价机制,执法检查必须按照严格的提报计划、规范的流程开展。检查人员到企业要“扫码入企”,避免随意入企检查。对入企不扫码、执法不满意等问题,企业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投诉反馈,最大限度保证执法公平公正。
  “执法人员会当场告知检查结果,我们也可以通过企业端的‘爱山东’App对执法过程进行监督,真切感受到执法的公正与透明。”杨春柳说。
  自2023年“八位一体执法监管机制”正式运行以来,烟台涉企联合检查比例达49.6%,累计减少重复检查7.4万余次,经营主体满意度从96.32%提升至98.01%。这一经验做法获2024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通报表扬,获评2023年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和2024年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政府治理领域优秀应用案例。

□孙洪安 刘 洁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