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陕西省安康市创新模式助推预制菜产业加速“出圈”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1月09日 A5 版)

  累计投入35亿元,建成预制菜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冷链仓储2.7万平方米,配套人才公寓295套,先后引进、培育深鲨、正兴黄花菜、柏盛魔芋、硕泉食品等32家预制菜生产加工及关联企业……
  作为陕西省首个预制菜特色专业园区,安康市石泉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园凭借上述亮眼的数据,正引领预制菜产业加速“出圈”。
  2024年,依托富硒生态资源禀赋,安康市以生产加工“天然富硒”“有机”“绿色”产品为重要着力点,深入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逐步探索出涵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餐饮销售”全环节、链条、全产业的预制菜融合发展“安康模式”,安康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培育预制菜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等方面创新“监管+服务”工作模式,推动了预制菜产业持续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特色化的方向稳步健康发展。

规范监管 让产品质量更安全
  安康及食雨食品有限公司3名食品安全员在食品安全总监陈孝会的带领下,刚刚完成对公司食品安全风险的“周排查”工作,从生产环境、进货查验到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再到贮存和交付等环节,仅2个小时的时间,就排查完了风险管控清单中涉及的所有中、高风险点,并对当周“日管控”期间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逐一进行了复查。“比起初入公司参与质量工作时的缺乏条理、费时费力,现在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已经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对风险的分级管控,有效做到发现问题的整改闭环,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陈孝会说。
  2024年以来,安康在全市预制菜生产企业中率先推广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三色”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指导企业结合自查要点、质量管理手册、生产工艺等内容,聚焦预制菜生产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梳理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建立个性化的风险管控清单,把企业需要管控的风险具象化。在清单基础上,对管控的风险进行分级,以“红、黄、绿”三色对应“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同时结合“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要求,确定红色1次/日、黄色1次/周、绿色1次/月的管控频次,做到每月一次的“全项检查”,确保预制菜生产企业“清单全、标准清、管控严”,真正把《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与企业内控体系有效融合管理、一体实施。
  从最初的“多头重复监管”到“风险分级监管”,再到“监管+服务”,食品生产者感触颇深的规范监管和高效服务,来自政府和部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满满诚意。

专业指导 为企业发展解难题
  “在我们的监管工作中,要敢于讲‘不行’,更要善于讲‘怎么行’,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企业有效化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安康市市场监管局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多次这样强调。
  什么样的指导才算专业?如何具备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诸多疑问面前,该局同步跟进监管举措的实践创新,构建以问题导向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内强素质、外拓能力,开展食品生产检查能力提升行动,组织监管能力大比武、交叉检查促提升,全市12个县区开展交叉检查2轮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60家,发现并帮助解决企业在设备布局、生产工艺、技术优化等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71个。市局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召开规范产品标签标识工作培训会,以案说法,现场解决标签标识问题40余个;组织开展全市食品生产环节监管人员及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全覆盖培训考核,1284人参与培训并通过考核。
  “真是多谢市、县市场监管局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让我们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改正措施,避免了企业更大的损失,也避免了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生产企业陕西金州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
  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因管理人员频繁更换,管理松懈,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导致产品多次因标签、广告等问题被投诉举报,极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经过综合研判,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帮扶措施,并多次上门,从法律法规宣贯、标签标识审核、生产风险排查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帮助问题整改,助力企业化解风险隐患,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在认真落实“四个最严”总体要求下,安康市市场监管局以过硬的素质、专业的能力,支持预制菜生产企业谋求发展、积极创新,“市、县一体”的监管合力不断提升,企业自治、行业自律、部门监管的多元化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在安康已现雏形。

高效服务 为产业发展增动能
  “以前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流程复杂,现场审查严格,很难一次通过。现在好了,各个环节、流程都有人指导,监管部门的服务很贴心啊!”陕西深鲨集团董事长陈勇说道。他先后开办了及食雨、王小余、菜字头等多家预制菜生产企业,明显感觉办“证”比以前方便了,也更舒心了。
  深鲨集团是安康市实施帮扶食品企业30条措施的一个生动实践,从企业开办伊始,市场监管部门就提前介入,从生产许可、厂区规划、设备布局、工艺流程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根据企业特点,帮助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机制,确保企业达到管理制度、生产条件、加工流程、生产记录、信息公示“五规范”标准,有效解决企业生产、检验等方面的问题200余个,节省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
  “走进车间,企业食品安全标识醒目显眼,通过透明玻璃能够直接观察操作间,从业人员统一服装,从肉的清洗、分割、腌制、备料到下锅蒸煮都一目了然,看着就很安全、很放心。”在2024年组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市场监管工作期间,一位人大代表称赞道。
  成功案例的背后,凝聚着市场监管部门在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过程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探索。
  2024年以来,安康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职责,“问需于企”收集诉求,制定了7个方面11条帮扶举措,持续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同时,在紫阳、汉阴、岚皋等具备预制菜发展前景的县区,积极培育预制菜生产企业,引导预制菜公共品牌创建、产品商标注册,积极推动“石泉小碗菜”“紫阳蒸盆子”“平利鸡蛋皮子”“镇坪腊肉”等特色预制菜标准化生产。从指导、培训、规范、提升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石泉即热料理包,岚皋、汉滨即食食品,汉阴即烹速冻食品等县域特色预制菜产业集群式建设。
  随着“监管+服务”模式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安康预制菜产业一批又一批创业者正勇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头;市场监管人改革破题的有益探索,正助推安康预制菜产业加速“出圈”。

□卫 欣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