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认证认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建议
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国家以构建产业技术联盟并将其技术标准化为主要手段,打造“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认证检测—产业发展”国际产业生态发展路径,这种现象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为普遍。本文聚焦国际产业技术联盟和其技术标准化进程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我国认证认可传导激励产业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提出以认证认可为抓手引导产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
产业技术联盟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一种企业间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模式,主要聚焦某一技术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标准化工作,并依靠专利和认证持续实现收益。产业技术联盟牢牢把握认证认可话语权,紧紧掌握战略布局主动权,已然成为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有效载体。
(一)国际产业技术联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世界各国依托产业技术联盟制定、运作技术标准和认证认可规则制度,已是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发展与创新的必然选择,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后发国家更加重视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发展自主技术标准。早在2008年,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就指出,产业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可见,产业联盟承担着产业技术创新的重任。
(二)认证认可是激励产业技术联盟科技创新的必要途径。产业技术联盟和技术标准化进程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有其一致性,也有矛盾性。从一致性方面看,产业技术联盟需要创新性技术来提高其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以认证认可为手段的技术标准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创新性技术的垄断性,扩大了产业生态圈。从矛盾性方面看,产业技术联盟应以提高产业竞争力而非垄断利润为目标,具有公共属性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而对掌握创新技术和标准知识产权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对产业和市场的控制力和经济效益,如果前期大量投入无法获得回报,将会丧失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因此,采用同时具备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证认可作为其技术标准化主要路径模式是产业技术联盟的必然选择。然而,产业技术联盟与其技术标准化进程之间的公众、私有属性矛盾决定了其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我国认证认可引导激励产业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
(一)从外部看,国际产业技术联盟依托市场化发展阻挠我国先进技术领域创新发展。成熟的市场机制、技术研究成果的转移扩散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是培育、运行国际认证认可制度的重要制度保证。国际产业联盟制定的标准通过审核即可按相应程序转化为国际标准或批准成为国家标准,以便推广联盟技术;联盟中一般设有知识产权机构具体管理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产业联盟将标准转化为其所有的认证检测制度,并认可或授权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活动,将其作为国际贸易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这些手段使西方国家在很多技术领域,通过主导一个产业技术联盟形成实际技术垄断,限制其他国家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从内部看,受技术后发影响和认证认可等政策影响,我国产业技术联盟科技创新活力受限。从技术发展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链虽逐年向高端发展,但绝大部分技术领域已被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抢先覆盖,技术贸易壁垒复杂。对于我国产业技术联盟而言,可供施展的领域受限。从政策支撑看,国内产业技术联盟受认证认可条例等法规政策影响,在备案认证制度所有者、自行认可机构开展认证、进而加贴认证标志进行获利等方面的市场化发展路径仍没有打通,反向制约了产业技术联盟的科技创新活力及其国际化发展。
以认证认可为抓手引导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以建立产业与质量基础设施相协调的产业创新生态为重点,统筹布局科技创新领域。为了避免陷入“技术追赶陷阱”,同时在布局技术优势领域时保障其生命力,应统筹考虑我国产业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化、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战略性、前瞻性、易转化为市场化认证制度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作为新技术路线,既突出产业技术联盟的准公共属性,又协助新技术快速实现市场化发展,加快形成与国际产业技术联盟的错位竞争格局。
(二)以拓展认证认可国际互认合作新赛道为手段,激发技术后发领域潜能。围绕“先立后破”的工作方针,我国只有尽快建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产业技术生态,才能防范化解当前国际主流技术体系对我国后发科技创新的围堵遏制。需大力鼓励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使用我国认证制度,支持我国认证机构积极进行海外业务布局,为我国后发技术领域创造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
(三)以完善认证认可政策法规体系为保障,畅通科技创新市场化激励路径。产业技术联盟的市场化发展程度决定了其科技创新的内在驱动力,认证认可作为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一环,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建议从厘清市场和政府边界的视角完善角色分工,优化认证制度备案审查技术流程,完善认证认可条例中对认可的司法解释,加强对产业技术联盟技术标准专利的保护,以认证认可市场化建设引导推动产业科技创新。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刘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