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日常监管保障办好“暖心餐”
——浅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供餐点食品安全工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关系民生福祉,是提高老年群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监管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供餐点(以下简称供餐点)本身作为暖民心工程的一项,加上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的特殊性,因此更是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中的重点对象。
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实中,部分供餐点从业人员未受过系统培训,或者之前从未有过食品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尤其是基层供餐点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卫生意识不强、生活习惯较差,导致操作过程不规范,具体表现在:荤素原材料交叉、冷热成品混杂、餐具消毒不规范、不习惯穿戴工作服、佩戴金银首饰等。
购进原材料及食材不能很好地追溯源头,质量无法有效保障。部分供餐点为了节省成本,食材大多从附近农户或者流动摊贩处购进,既无法保证菜品的质量,也无法追溯源头。同时采购人员为了省时省力省钱,往往一次购进大量食材,导致食材不新鲜以及增加了腐败霉变的风险。
操作环境不达标。很多供餐点因为准备匆忙或者其他情况开业比较仓促,很多操作场所都是在对原有房屋简单装修或者打扫之后即投入使用,导致出现部分操作区域设计不合理、面积不达标、不符合食品经营许可证验收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因场地面积有限,荤素洗菜池无法分开,又极大地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留样及各项记录不规范。因部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有限,食品相关知识相对匮乏,导致各项记录要求不全,甚至一直没有。加上控制成本及用电安全的要求,部分供餐点夜间下班后要求人走电停,留样柜留样成摆设。
加强监管的建议
一是提前谋划、以制度促规范。把好食品经营许可审查关,在动工之前,提前介入、提前谋划、给出设计建议,对操作区域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利用空间,防止交叉污染。严格规范原料溯源、健康培训、环境设施、消毒保洁、加工制作等环节,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晨检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场所设施设备消杀制度、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餐厨废弃物处置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确保各个供餐点合法合规经营。
二是监管和服务相结合。统一要求各供餐点亮证、亮照经营,鼓励养老助餐点实施“明厨亮灶”工程。食品经营许可证、员工健康证、收费标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公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导供餐点改进供餐方式,做到按需供餐,鼓励根据不同老年人实际需求推行小份菜、半份菜、套餐等措施。倡导文明餐桌、反对食品浪费等文明新风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增强老年人食品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好一店一档,夯实监管档案管理,同时不定时开展随机检查、联合检查、第三方监督等方式,对存在问题监督整改的情况,确保闭环处理,彻底消除隐患。
三是多部门联动。健全辖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积极联合民政、食安办、应急办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并通过信息化平台技术支撑不断增强助餐机构的法律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促进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以数据为导向,做好技术支撑。发挥快检室作用,主动出击、上门服务,对于常见菜品、易出现风险点原材料食品进行快速抽检,针对抽检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加强食品快速检测既提高监管效率,又及时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打造供餐点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构建食品安全“防火墙”。
五是夯实责任,依托“两个责任”实现县镇村三级包保联动。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明确包保干部层级和包保范围,对辖区内各供餐点三级包保明确到人,包保人员逐户查看健康证、进货台账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张贴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信息公示卡,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告知,并跟踪监督整改情况,通过强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夯实老年服务助餐点餐饮安全。
六是严监管,完善退出机制。鉴于老年供餐点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市场监管部门应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并查看整改情况,对应立案的坚决予以立案查处。对多次被查处并拒不整改的,由市场监管部门协同民政、食安办责令停业整顿,严重的可依法取缔。
□安徽省利辛县市场监管局 耿伟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