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高度关注标准化工作

中国标准“走出去”、国家标准制定、新技术领域标准体系构建受热议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3月06日 A7 版)

  踏着春天的步伐,2025年“两会时间”开启。记者了解到,多名代表委员对我国标准化工作高度关注,计划就中国标准“走出去”、国家标准制定、新技术领域标准体系构建等多方面内容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他的两会建议有关内容。记者注意到,雷军此次重点建言“高质量发展”,关注的议题均聚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领域,多项建议提及标准。
  在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雷军认为,人工智能终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正在加速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向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多元领域拓展。他建议,健全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在推进自动驾驶量产方面,雷军认为,当前汽车产业已经迈入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智能驾驶成为汽车工业的必争高地,且目前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已初具条件。他建议,加快建设国家层面的自动驾驶统一标准体系,为自动驾驶汽车量产提供清晰的技术准则。在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雷军认为,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在加速融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空间,用户使用时间将大大增加,产业向消费电子产业生态快速融合。这个过程离不开丰富的产业生态支持,目前充电桩、车载硬件、辅助智能终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他建议,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推进行业内外共同制定车联网的有关技术和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戴茵关注老年护理服务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她认为,老年护理服务规范众多,但缺乏统一的标准。相关服务内容散见于各规范文件中,缺乏可执行细节。有关地方标准也存在着护理等级划分不同、分级名称不统一、服务内容不尽一致等问题。她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老年人对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有需求,养老服务行业在发展基础服务的同时更要重视高质量发展,提升老年护理服务专业化程度就是关键因素。
  基于此,戴茵建议出台国家标准提升老年护理服务专业化程度。具体而言,服务分级指标宜与大多数养老机构当前的分级习惯接近,便于普及推广。操作规范的设置应经过严谨的统计学筛查,同时广泛征询专家和一线服务人员意见,应综合考量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护理工作量与难易程度,使各级别之间有明确的、易于分辨的界线,方便一线护理人员判别。
  全国政协委员姜妍关注中国标准海外应用情况。她表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但当前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一些国际标准未能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实际需求,导致全球治理体系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此外,一些国际标准虽然已经制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因为各国利益冲突、监管不力等原因难以落实,影响了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因此,姜妍认为应鼓励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活动,围绕基础设施联通、国际产能合作、海外标准化示范推广等领域推进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同时加快新兴和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提升中国专家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另有代表委员拟就提升我国标准国际话语权、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AI+医疗”标准规范向大会提交建议提案。

□本报记者 陈 静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