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

——观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3月08日 A4 版)

  2025年春节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称《哪吒2》)票房破百亿纪录,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并携“东方魔童”开启全球上映。在动画制作技术与电影艺术创作的珠联璧合中,在文化自信与科技进步的相互激荡中,《哪吒2》不仅给国人呈现了一场光影交织的视觉饕餮盛宴,也让世界看到了一部既原汁原味展现中国优秀传统神话故事,又好看好玩的中国制造动画电影,更让全球华人在电影构筑的中国神话世界里增强了文化自信。

中国电影人的文化自信
  《哪吒2》用高端的科技与精致的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动画电影制作与艺术创作中掀起了一场视觉革命。影片将永定土楼、敦煌壁画融入场景设计,让混天绫的飘动轨迹暗合中国书法的笔意——这种“新国风”美学,既非简单复刻中国传统文化,亦非一味迎合西方审美观念,而是以科技为媒介创造的新时代的科技文化“第三空间”。
  影片将《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与赛博朋克美学相结合,重构了东海龙宫的视觉体系,传统水墨的晕染效果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融入3D动画,让“蛟龙入海”的传说既保留古典意境,又充满未来感。这种技术突破并非炫技,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与创新创造。
  《哪吒2》4000余人的创作团队耗时5年,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死磕精神”,完成从剧本打磨到特效制作合成的全流程闭环,展现出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人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创造。影片所用到的渲染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也让中国动画电影完成了从“技术输入”到“标准输出”的转身。
  由于该片动画技术的深度创新,使得《哪吒2》得以日均数亿元的票房横扫电影市场,创百亿票房纪录,更让纽约时报广场的巨屏预告成为中国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制造、中国神话复兴、中国文化出海的实力宣言。

中国动画电影的全球表达
  从《哪吒2》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创作与制作者们对于神话题材的运用正在从曾经的扁平化、碎片化,向传统文化的创新和改写迈进。故事背景已不再是某一位神仙主角的个人英雄传奇,其他配角也不再是“工具人”,每个人物都是自己独立故事线的主角,鲜活且真实。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不再是装点外在的元素和标签,更像是一股深植内心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每一位中国电影人。
  《哪吒2》的爆火,也印证了中国本土IP的强大号召力。《哪吒2》里的哪吒,已不再是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里与《罗摩衍那》中战神如出一辙的八臂三眼形象,也不再是《封神演义》中C位出道的灵珠子转世。“烟熏妆少年”哪吒升级打怪、热血不羁,在2025年的春节成为“朋克顶流”。当代年轻人在古老的神话故事中找到了“拒绝内耗”“不服就干”的精神共鸣,哪吒彻底完成“进口神仙”从本土化到现代化的转变,成为Z世代的精神共享IP。
  当“哪吒”脚踏风火轮冲出国门时,他承载的不仅是角色的命运转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互联网数字时代的新生。中国正以“互联网+文化”“科技+文化”的双螺旋基因,深度参与全球文化格局的重构。这不仅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更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启航。混天绫舞动的是东方美学的韵律,而风火轮燃烧的则是人类对文化创新的永恒渴望。其获得好评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带来的文化自信和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化复兴。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增强,这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中会被重新唤醒,中国电影创作者与广大观众也会共同创造出一个个“神话乌托邦”,用诗意与浪漫演绎亘古不变的光荣与梦想。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 范忠东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